藍天百家
作者:趙玲
五年多的飛行,近5 000個飛行小時,早已記不清自己經曆了多少的起飛和降落。但是無論多少個起飛降落,每一次的起飛和降落前身為乘務員的我們都必須進行的就是安全檢查。那麼這個安全檢查檢查的是什麼?又為什麼要在起飛和降落前進行安全檢查?這些安全檢查具備怎樣的意義呢?簡單地說,不過“安全”二字,可是能真正理解、體會和做到這兩個字,也真的不容易。
記得剛剛飛行的時候就發生了這樣一件讓人哭笑不得的事。大概是2008年的春天,在我執行浦東—長春的航班下降安全檢查走到飛機中後部的時候,有一位先生正在通過窗戶觀看飛機下降時窗外的景色,但是他沒有係安全帶,於是出於安全考慮我輕聲地提醒請他係好安全帶,但是當他轉過臉看著我的同時卻說了一句最通俗的髒話來“問候”我的媽媽,且堅持不係安全帶。我愣了一下,但是很快轉過神來,出於職業的道德我沒有與他爭吵,並再次請他係好了安全帶。當然這件事機組最後是做了後續的處理的,不過這不是重點,重點是當這名旅客在因為不想係安全帶辱罵空乘人員的同時,又把自己的安全至於了何地呢?假設那個航班乘務員因為旅客魯莽的行為,沒有堅持讓那名辱罵機組成員的旅客係好安全帶,恰巧的是在下降過程中又遇到了強烈的顛簸,致使這名旅客的頭部撞到行李架上,那一刻這位旅客又會作何感想?畢竟遇到較大顛簸的事情並不稀奇!
所以這也是其中一個乘務員要在起飛落地前進行安全檢查的原因。通常乘務員在飛機起飛和落地前都會進行安全檢查,安全檢查要在飛機準備好起飛後進入跑道前和飛機落地前的20分鍾完成,這樣規定既是為了保障旅客的安全,又是為了乘務員的安全。在飛機起飛和落地前安全檢查的項目有:打開遮光板、收起杯架和小桌板、調直座椅靠背、係好安全帶、收起腳踏板、確認廚房裏所有的物品歸位/鎖閉、關閉電子設備和確認應急出口的暢通無阻。其中,需要關閉的電子設備指的是除心髒起搏器和助聽器之外其它所有電子設備。
那麼為什麼要在起飛和降落前進行安全檢查?民航飛機在運行過程中要求在起飛和降落時進行安全檢查,其最主要的意義就是為了保護飛機上旅客和機組的安全,保障飛機運行的安全,在業內還有一種說法就是降低在有時限迫降時旅客和機組的傷亡率。有時限的迫降指的是,飛機在飛行過程中突然遭遇事故,並必須在6~8分鍾內完成緊急迫降的情況。寫到這一句,總會有一種感覺,關於民航的一些東西,一上升到專業術語,氣氛馬上就變得緊張。
那麼這每一項的安全檢查又具備了怎樣的科學道理呢?讓我們分幾個部分來說。首先我們先來說說起飛落地前為什麼要打開遮光板吧。記得曾經有旅客問過我這個問題,在我回答過後,他對我說過曾經有業內人士和他說是為了長航線給旅客們倒時差用的。其實遮光板,從它的字麵意思上我們就可以知道它的作用了,就是遮擋陽光用的。但是各個航空公司都有明確的規定,在飛機起飛下降的過程中一定要將遮光板打開。其原因就在於飛機在起飛和降落時,要穿過對流層,而對流層的情況是相對比較複雜的,尤其是飛機在起飛和降落期間即高度在0~3 000米之間的空中時間範圍裏,非常容易出事故。主要原因是因為0~3 000米之間基本屬於對流層的最底部,是絕大多數鳥類活動最頻繁的區域,也是容易發生鳥擊事件的區域。有數據記載,80%的飛行事故是發生在飛機起飛的3分鍾和落地的8分鍾,既在飛機飛行在海拔0~3 000米之間的這段時間,這個時間段也曾一致被稱為“黑色的11分鍾”。雖然這已經是一個較老的概念,但足以說明這段時間可能存在的危險性。所以作為旅客,為了自己的自身安全,也應該在飛機下降乘務員廣播安全檢查時,主動將遮光板拉開,以確保我們能時刻了解飛機和機外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