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軍團
作者:江帆
基於美軍無人機部隊在近幾場高技術局部戰爭中的成功運用和俄格軍事衝突的沉痛教訓,俄軍積極借鑒美軍無人機部隊的發展經驗,認真謀劃無人機部隊發展長遠規劃,全麵提升無人機部隊作戰能力,以滿足未來高技術局部戰爭的需求。
曆史沿革
1976年,蘇聯在空軍組建兩個圖-143“航程”無人機連,蘇聯第一支無人機部隊宣告誕生。隨後,蘇軍將兩個無人機連擴編為獨立無人機大隊。1982年,中東戰爭爆發,蘇軍首次將圖-143“航程”無人機投入戰爭使用。圖-143無人機以飛行速度較快和隱身性能較強的優勢,成功規避了以色列軍隊地麵防空火力係統的攔截,及時獲取了有關敵地麵重要目標情報,為作戰勝利奠定了基礎。
中東戰爭結束後,蘇軍加快了無人機部隊的組建工作。截至1988年,蘇聯在空軍共計組建了25個獨立無人機大隊,其無人機部隊數量超過了美國空軍,堪稱世界之最。每個獨立無人機大隊裝備了24架無人機,總數達到了600架。在組建獨立無人機大隊的過程中,從航空兵部隊抽調了大批飛行指揮軍官,以加強無人機部隊的組建工作。平時,獨立無人機大隊歸屬空軍指揮。戰時,獨立無人機大隊將與陸軍航空兵一起編入合成集團軍和步兵軍,共同遂行戰場偵察任務。
在組建無人機部隊的同時,蘇軍還在空軍作戰部組建無人機部隊指揮機構,以加強對無人機部隊的作戰訓練。此外,蘇軍先後在阿赫圖賓卡、薩雷沙甘、馬雷、克裏米亞半島喬達和奧普科等地建立了無人機靶場。1988年,根據蘇聯國防部命令,蘇軍將無人機部隊和陸軍航空兵一起交付陸軍指揮。1988年-1989年,在向陸軍移交無人機部隊過程中,蘇軍解散了17個獨立無人機大隊。
蘇聯解體後,俄軍重新在陸軍恢複組建8個獨立無人機大隊。1997年,鑒於“隊列-P”無人機係統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的成功使用,俄軍在空降兵正式成立無人機分隊。2003年,俄軍將原屬陸軍的8個獨立無人機大隊與陸軍航空兵一起重新交付空軍指揮。同時,俄軍在空軍獨立無人機大隊基礎上,開始組建新的無人機部隊。
2004年,在原8個獨立無人機大隊的基礎上,俄軍在空軍完成了無人機部隊的組建工作。目前,俄軍在空軍現編有兩個無人機團,1個無人機試飛大隊和1個無人機作戰使用中心;在空降兵編有無人機分隊;在莫斯科附近的耶戈裏耶夫斯科城編有1個無人機作戰使用中心;在阿舒魯克編有1個無人機靶場。俄空軍兩個無人機團主要裝備了圖-143“航程”無人機、圖-243“航程-D”無人機和“隊列-P”無人機係統。俄空降兵無人機分隊主要裝備“隊列-P”無人機係統。每個無人機團均編有3個無人機大隊,每個無人機大隊均裝備8台用於發射圖-143“航程”或圖-243“航程-D”無人機的發射裝置和24架圖-143“航程”或圖-243“航程-D”無人機,以及1套“隊列-P”無人機係統(10架“蜜蜂-1T”無人機)。空降兵的無人機分隊,裝備了數套“隊列-P”無人機係統。2008年11月,隨著俄軍新一輪軍事改革的展開,俄軍計劃為陸軍每個旅裝備16架近程戰術無人機。
鏈接:目前主要裝備情況
圖-143“航程”無人機:為戰術無人偵察機,由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研製而成,於1976年開始裝備蘇聯空軍無人機部隊。機身長8.06米,起飛重量1230千克,最低實用升限100米,飛行速度925千米/小時,航程180千米。使用安裝在BAS-135專用汽車底盤上的SPU-143發射裝置發射,可重複使用5次。圖-143可準確進入敵防空火力殺傷區實施空中偵察,並對空中偵察的結果進行鑒別和總結。該無人機機載航空照相機可從高度500米以上,以1 000千米/小時的飛行速度,對縱深100千米的尺寸20厘米的地麵目標實施偵察和識別,可在海拔2 000米的山區完成起降。
圖-243無人機:是在圖-143“航程”無人機基礎上改進而成的,於1987年裝備蘇聯空軍無人機部隊。盡管沿襲了圖-143的氣動布局和動力裝置,但是,其作戰效率較原來提高了1.5倍,可重複使用10次。可在距前沿陣地150~200千米處高空對地麵目標實施偵察。
“隊列-P”無人機係統:為戰術偵察無人機係統,由俄“庫侖”科研所和雅科夫列夫設計局聯合研製而成,曾參加1994年-1996年第一次車臣戰爭,於1997年12月正式裝備俄軍空降兵部隊。“隊列-P”無人機係統由1部地麵遙控指揮站和發射裝置,10架“蜜蜂-1T”無人機,1台GAZ-66運輸車和1台URAL-4320技術維護保障車組成。
在戰爭中的應用
戰場偵察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圖-143 “航程”和圖-243“航程-D”無人機以及“隊列-P”無人機係統主要擔負對車臣恐怖分子作戰指揮部等軍事目標以及大規模作戰行動企圖實施戰役戰術偵察的任務。
圖-243“航程-D”無人機具有較強的機動性能,可對位於戰役縱深200千米範圍內的車臣恐怖分子7個軍事目標實施不間斷偵察,可根據地形不同隨時變換15個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