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之說自古有之,自項盜秦後,曆二十三朝,天下無不發之塚,世間朝代更替,穴地掘塚之輩多如牛虻,按其動機、手法、宗係區分,不外乎發丘、摸金、搬山、卸嶺。(摘自百度百科)
追根溯源,盜墓之行之所以屢禁不止,歸根結底還是在於於人類本身的貪欲,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不止是盜墓者的貪心,更包括墓穴主人生前的占有欲。古代王宮將相為了自己死的時候能夠繼續占有生前一切,往往采取十分極端的方式將自己認為最珍貴的事物陪葬在陵墓之中。其中不乏金銀珠寶、古董玉器,更有不少碑文篆刻記錄墓主人的生平事跡和世俗民風,這也正是導致後來盜墓猖獗的主要因素,連墓主人自己陵墓之中的陪葬,卻在若幹年後成了自己拋屍荒野、陵墓造人踐踏的根源,一切也隻能概歎因果循環,報應不止了。
人類的自我反省的能力還是非常強大的,前人的遭遇,自然成了後人的座右銘,當盜墓現象出現後,那些既想繼續享受自己生前的幸福,又不想因此成為盜墓者的目標,最後落得個墓塚遭竊,屍首難全的下場,於是乎開始精心設計自己的離世之處,上至陵墓選址,下到機關設置,可謂是費盡心機,甚至不惜同歸於盡也要讓盜墓之人逃生無門,各種斷子絕孫的機關、咒術在建墓時發揮的淋漓盡致,這也形成了獨有的墓室文化,我們也隻能感歎這些先人堅定的毅力和無比的貪欲。
上麵說的隻是古代貴族的一般墓葬方式,當然不能缺少一部分貪心外加感情豐富之輩,為了死後繼續享受生前的真愛,而將自己妻子親人、侍女奴仆甚至於建墓工匠一並葬入自己的墓中讓這些人永遠陪伴自己左右,當然這些人都是被活著葬入墓穴的,而不是死後移入陵墓,在他們極度絕望之中所散發的怨念、詛咒也同時充斥著這個陵墓,當盜墓者見到墓室內給類陪葬的白骨,想到陪葬者生前絕望的怨恨,再加之陵墓本身的恐怖機關,各種盜墓奇聞、怪談層出不窮……
下麵我要講的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對盜墓一無所知的毛頭小子,因為機緣巧合而闖入探墓行列,並因此經曆了一係列無可思議的驚險事件。之所以是探墓是因為他是在墓中追尋一個真相,而不是想以盜墓發達,在這個過程有江湖中的人心險惡,有主角的愛情糾葛,有不可肆意的驚險曆程,還有不為人知的遠古文明。當然再怎麼說這也隻是眾多盜墓奇聞怪談中的一個,雖然不一定是最精彩的,不過如果你有時間和毅力看下去的話,我相信一點,這個故事至少不會是一個讓人看完會後悔、失望的故事,這個故事從達叔給我的一個故事開始,這個故事發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