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一個人舒張壓不高,僅收縮壓超出正常範圍。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的標準為收縮壓≥140mmHg和舒張壓<;90mmHg。如果收縮壓≥140~149mmHg,舒張壓<;90mmHg稱臨界單純收縮期高血壓。
(28)腎血管性高血壓。指各種原因引起的腎動脈或其主要分支的狹窄或閉塞性疾病,引起腎血流量減少或缺血所致的高血壓。
(29)腎性高血壓。腎髒血管或實質疾病,如腎動脈狹窄,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多囊腎等引起的高血壓。
(30)醫源性高血壓。醫生用藥不當引起患者血壓升高,超出正常值而導致的高血壓,又稱藥物性高血壓。
(31)白大衣高血壓。指在醫院或診所環境下測量血壓時,個體血壓升高,而在其他場合下血壓正常的現象。這也被某種程度上定義為獨立的辦公室高血壓。
(32)血壓不安症。指一種主要症狀為過分注意自己的血壓值,一天隻有多次反複測量血壓,才能定下心來的病症。
(33)高血壓腦病。主要是在原有的高血壓基礎上血壓突然升高,高達200~260mmHg/140~180mmHg。導致腦水腫和顱內壓升高,引起一種變化急驟的臨床綜合征。
(34)高血壓危象。在高血壓的基礎上,周圍小動脈發生暫時性強烈收縮,導致血壓急劇升高的結果,是發生在高血壓病過程中的一種特殊臨床綜合征。
(35)中風。又稱卒中,醫學上叫腦血管病,分為兩類,一類是腦血栓形成,一類是腦出血。86%的中風由高血壓引起。
(36)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又稱一過性腦缺血,俗稱“小中風”,指頸動脈係統發生短暫性(一過性)供血不足,導致供血區的腦組織一過性缺血而出現局部性神經功能障礙,出現相應的症狀和體征。
(37)腦梗死(腦血栓)。人腦的動脈血管由於某些原因發生堵塞,血管中斷,使該血管支配的腦組織失去血流供應而壞死並產生相應的臨床症狀與體征,如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偏盲、失語等。
(38)腦出血。腦動脈血管由於某種原因破裂出血,血液流入到腦組織中形成血腫,同時造成腦組織的壞死,也可產生如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偏盲、失語等症狀和體征。
(39)高血脂。又叫高脂血症,它是指人體內的脂肪代謝異常引起血液中血脂升高,或者血脂水平的變化超出正常範圍。
(40)高膽固醇血症。單純膽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
(41)混合性高脂血症。既有膽固醇增高又有甘油三酯增高。
(42)心髒。由左右兩個心泵組成:右心將血液泵入肺循環;左心將血液泵入體循環各器官。每側心髒均由心房和心室組成。
(43)循環器官。包括心髒、血管和淋巴係統,它們之間相互連接,構成一個基本封閉的“管理係統”。
(44)心血管係統。由心髒、動脈、毛細血管及靜脈組成的一個封閉的運輸係統。
(45)冠心病。當冠狀動脈,也就是供應心髒血液的血管發生明顯的粥樣硬化性狹窄或阻塞,或在此基礎上合並痙攣、血栓形成等造成管腔部分或全部阻塞,造成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或梗死壞死時就導致了冠心病。分為無症狀性心肌缺血、心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
(46)心絞痛。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急劇、暫時缺血與缺氧所引起的臨床綜合征。
(47)心肌梗死。心肌的缺血性壞死,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發生冠狀動脈供血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嚴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
(48)猝死。心髒突發驟停而死亡。
(49)腎功能衰竭。又叫腎功能不全,是指各種原因包括高血壓造成的進行性腎損害,致使腎髒不能維持其基本功能,如不能將體內的代謝廢物排出,無法調節水鹽平衡等。臨床上表現為少尿、無尿和各係統受累等。
(50)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指在有適量靜脈血回流的情況下,由於心髒長期負荷過重或心肌收縮力下降,心髒不能排出足夠血液滿足組織代謝需要,以至於周圍組織灌注不足和肺循環或體循環出現淤血,從而出現的一係列臨床症狀和體征,稱心力衰竭,又稱心功能不全。按疾病的急緩又分為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CHF)。慢性心功能不全亦稱為充血性心力衰竭。按發病部位和臨床表現可分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