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濫情又純情的時代,在這個屌絲掛在嘴邊的時代,在這個黑、粉不分,又黑白分明的時代,在這個人人疲勞又活力四射的年代,在這個一邊如天堂,一邊如地獄的時代,(純屬抱怨) 我們渴望著,又失望著,我們勇敢著,又膽怯著,我們深愛著,我們又痛恨著,因為我們就是這個時代的一棵草,就一棵草而言是沒有生命的,隻有成片生長才有生命才有生機。
我無法知道我們擁有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我們在尋找著什麼,又在躲避著什麼。我隻想把一些東西擺出,僅是擺出來,讓大家看看它們的模樣,對此他們是愛也好,是恨也好,是不屑於也好,是沉默也好,我相信這還是一件比較有意義的事情。好了不嘮叨了,
《七朵花》這個故事是結束了,可是也留下很多謎題,當然這些謎題第二部都會一一揭曉的。一切都將合理,不過就算此刻它們也是合理的。
就如文中所言,每一個角色都會有一段不算短的故事,這個故事的主角自然是花兒,可是那些所謂的配角在它的那個故事之中亦是主角。所以這部作品沒有嚴格的區分是主角還是配角,這於每一位上台演出者是最大的欣慰。當然如果細心的話,就會發覺,曾經的小男孩也是現在給孩子們講故事的須發皆白的老人,是《命運三部曲》的主角,所有的故事皆由他的口中說出,在《七朵花》不過也隻是鋪墊作用。再看看開頭這樣的描寫就明白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部曲,我大致像表達,三個不同的人生階段的特征。一,少年的孱弱;二,青年的有力;三,老年的深邃。明白了這點,這樣就能更好的明白第一階段,《七朵花》中的花兒所處的一種狀態,孱弱注定了它這一生隻能是曆經這一切,隻能是不斷的成長,因為弱小的它還不足以影響到壞境,更不能改變壞境,於是在一係列的所想所感所經所曆之後,它隻能獨自堅強自己,精神堅強,就像一塊海綿那樣,它隻能不斷的吸收水,不斷的吸水。最後的結果想必大家已經明了。花開花落。
再是好壞神,冠之以命運之神,卻被命運所戲,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原點。一切都扯平了;生時達不到的,死時或許能夠達到;三人的共同約定;這些都是第二部的伏筆,因為那個雲上的世界,那時的好壞神是有力的青年,他身上又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導致那些愛,那些恨,依舊會滋生,那些痛,那些苦,依然還在,那些無法挽回的錯誤依舊注定,依舊從最愛變為最恨。可是有一點是無疑的,花兒的一生確實是它安排的,花兒所承受的痛苦,亦是好壞神所承受的痛苦。關於第二部的,不說了。
再說,寫《七朵花》,我嚐試的加入了詩人的歌唱,花兒的信,鐵樹與曇花的詩歌,還有浮萍的格言式的十句話,駱駝的四幕劇吧!因為是新人,所以就敢大膽的用,這個世界還是允許新人走有點不一樣的路。當然也有長篇累牘的心裏描寫,也有簡短幾句話的故事,我隻是想盡量在有限的字數裏,豐富它們。
不知,你們注意沒注意,最早詩人在說出那要死未死之際才是它最美麗的時候,與好壞神的跨度三百年的交易所提的要求不是有驚人的相似嗎?像生時達不到的,死時或許能夠達到,這樣的話;還有三個人中的前兩個人又是誰,他們又是怎麼肯摘花折枝的,還有許多一筆帶過的地方都會有一個原委的,比如巨大的白色鯊魚與花兒,我是忍著沒有過多的描繪,但是它們的交集又有多少,又有怎樣的羈絆?這些都將在小男孩所看到的那個雲上的世界得到一個答案。不過那已經是個新的故事了。
有人說,悲觀;有人說,樂觀。可無論如何,隻要我們能夠去理解它們深層次的含義,便無需在乎一個名稱上的差別。
《命運三部曲·雲上的故事》將嚐試換一種方式方法去完成,描繪一個有力的形象,這個形象不僅不屈服於世界,還要投身到改造的洪流中去,有著改變壞境的能力,就像一粒倔強的鹽那般,就是那粒鹽。關於雲上的故事就說這麼多吧!
最後再說點,《七朵花》,如果你從中讀到了童話故事,我算是沒白寫;如果你從中想到了那個遙遠的美好的自己(也可能就是此刻的自己,那就更好。),我會祝賀你;如果你從中讀到了散文詩的韻味,那就是真正的理解了我。我盡力而為。說這些,隻是為了抱著交流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