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愛國愛港與服務同行(2 / 2)

屢屢遭遇此類麻煩,林建華先生在感慨外貿難做之時,更發現雖同是炎黃子孫,但兩岸四地的溝通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因此他在社會工作中,不斷為帶動各地溝通而投入了越來越多的精力。

現實,卻像要考驗他的決心,不斷予其難題:林建華先生曾經跟台灣方麵簽訂合同,保證商品三年之內不漲價,但內地市場的人工、材料成本日益高漲,從單價165美元經過幾次漲價,竟達到350美元以上,加上額外的支出,商品的利潤逐漸減少。

環境加上思想的改變,林建華先生決定再次轉型,他退出外貿行業,進入管理物業的領域,一直做到退休。但溝通兩岸、服務社會的工作,卻在他生活中佔到越來越多的比重。今日退休的他並沒有閒下來,而是忙碌在服務的領域,一如其年輕到港的忙碌,充實著另一種意義。

奉獻的收穫

林建華先生到港後很早便開始參加社團工作,至今已是數十多個春秋,他先後為香港福州十邑同鄉會荃灣分會、香港福州十邑同鄉會總會、福建省閩侯縣歸國華僑聯合會、新界社團聯會等團體出心出力,希望拉近故鄉福建與香港的聯繫,帶動大家共同熱愛祖國。

於其中,他經曆了很多難忘的事情,認識許多和自己一樣、惦記家鄉福建而熱心公益的有誌之士。1972年到1973年期間,大批內地移民落戶香港,由於外貿生意的閒暇時間較多,他便主動為被語言困擾的老鄉擔任翻譯、處理證件問題、求職麵試,盡心盡力,隻為讓大家能早日在香港能安穩下來。

因為自己長期生活在荃灣,所以作為理事長,林建華先生對該會和荃灣也是加以關注。據其介紹,香港福州十邑同鄉會荃灣分會成立於1968年,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分出兩個單位,會裏成員以家庭為單位,今日有一千多戶家庭共幾千人之多。林建華先生與會中同仁的工作,是不辭辛苦地為同鄉服務。

當對方遇到困難,他們集思廣益、幫助他人度過難關。若碰上有家族成員不幸離世,他們會籌集善款,到該家庭進行慰問;傳來了孩子考上名校的喜訊,他們帶去一點點助學金、讓這份快樂在大家中分享;特定的日子,他們還組織義工團隊,探訪老人院的長者們……

公司也好、社團也好,如果沒有得到較好的傳承,發展也難以平穩,目前香港眾多社團也出現難以找到繼承者的窘境,而林建華先生對此卻表現出一種不同他人的自信:“荃灣分會的架構會有年輕領導正在發揮才幹,我們平日有注重培養年輕的接班人。”他希望,未來的社團能有年輕人來接班,大家也能偶爾偷閒一下,例如組團到內地、好好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我們同鄉會經常舉行旅遊活動,讓大家放鬆一下,我們用平常心服務社團、進行服務不求回報,大家出錢出力服務同鄉,所以遊樂時也覺得輕鬆自在。”

荃灣地區的發展,也是林建華先生所關心的,從屬新界的荃灣,目前還是一個發展中的新市鎮,基建、設施都在逐步完善,地區的均衡發展有待進步。林建華先生對此報以希望,並不時發出呼籲,希望大家重視當地發展。

福建遊子,大多心懷故鄉,林建華先生也是如此,當年加強兩地溝通的想法不停促使他進行服務工作,他在十多年前就成為福建省閩侯縣政協委員,不遺餘力貢獻兩地。他對家鄉的發展表示欣喜,也擔憂著當地過快的房價會阻礙經濟。每年,他都回家鄉三到四次,盡己所能幫助當地解決問題。

“我加入的都是愛國愛港社團,成員基本都是愛國人士。”從服務香港、到溝通兩地、進而回報祖國,林建華先生對服務工作總是充滿自豪。愛國愛港愛家鄉,已經是他們這一代移民的共同思維,而神州上下,因此聯繫日益密切,構成閃亮的霓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