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的生意

封麵故事

作者:王小峰

愛奇藝打造的中國首檔說話達人秀節目“奇葩說”錄製現場

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和傳統商業模式最大的區別是,互聯網商業省略了傳統商業中的繁文縟節,讓製造、銷售和消費變得更加直接簡單。同時,它的去門檻化可以給人真正的平等機會:You can you upload!(你行你上傳!)互聯網從進入用戶提供內容的時代開始,就一直在突破技術瓶頸,人們提供的內容頁從文本到圖形到今天的音視頻,也許將來還能提供3D影像。每一次技術進步,都會展示人們期待的全新內容,也會淘汰一些舊內容。這一切都是希望無限接近人們內心的真實需求。

但是從事互聯網商業的人一直解決不了的一個問題——而且是靠技術永遠無法解決的問題——那就是人們心裏究竟喜歡什麼。所以,在過去傳統商業模式裏麵,產品製造者即使花極高的成本做市場調查和評估,也未必能搞清楚消費者需要什麼,他們隻能製造一些認為消費者喜歡的東西,這讓消費者一直處於被動消費的境地。今天互聯網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用戶消費習慣,雖然也是一種讀心術,但至少做到了從漫天撒網到願者上鉤的進步,消費者有權不選擇。

自媒體是今天互聯網的內容提供者。自媒體最初出現時,不管是互聯網企業還是網絡用戶,都還沒有意識到自媒體的商業價值。在當時,人們在觀望中更相信傳統媒體的傳播帶來的商業影響力。但隨著網民數量的激增,同時消費者也經曆了一段摒棄傳統媒體擁抱新媒體的過程之後,自媒體的商業價值才慢慢顯現出來。所以,今天的自媒體充分詮釋了“憑本事吃飯”這句話。隻要你有一技之長,就可以把自己變成自媒體,就可能實現商業價值。

自媒體的特點就是以個人或團隊身份通過向用戶傳遞他所掌握的信息,充分展示自己的觀點、態度,它比傳統媒體更加靈活迅速,形態更加多樣。它是對傳統媒體的顛覆和反動。BBS和博客是對傳統紙媒體的顛覆,網絡廣播是對電台的顛覆,視頻網站是對電視的顛覆。

從商業價值體現上,自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商業價值體現是十分相似的,傳統媒體的廣告按收入多少排序依次是電視、廣播、紙媒。互聯網的自媒體的廣告價值也如此,視頻、音頻、文本。這也是高曉鬆、“羅輯思維”通過視頻網站實現自身商業價值最大化的原因。

高曉鬆在傳統媒體時代是一個音樂人,理論上他創作的歌曲通過收取版權使用費完全可以實現商業價值的最大化,但由於版權保護不力,很多像高曉鬆這樣的人無法實現商業價值的最大化。但是互聯網沒有類似收取版權費的中介機構在層層扒皮,更沒有政府的保護傘讓中介機構瓜分人們智力勞動成果,它可以讓一個人直接體現自己的商業價值。所以,當高曉鬆換了一種聲音表達方式,商業價值立竿見影。

用聲音做生意,過去無外乎是說相聲、講評書、演小品和唱歌,這類藝術表現需要劇場和舞台以及傳播介質。過去,聲音和語言往往要通過藝術化的方式表現出來,它的藝術價值和商業價值是並存的。但是今天,人們可以用各種方式表達聲音,重要的是傳遞一種信息,一種態度,它的價值取決於那些垂直用戶的數量以及傳播的廣度,而不是它的藝術性。它立竿見影,根本不用站著,坐在那兒就把錢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