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唇槍舌戰(3 / 3)

黨政一把手麵和心不和,暗中在較勁。濱江區委常委會充滿火藥味,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各執一詞,眾說紛紜,關鍵是黨政一把手表態,如果黨政一把手意見有分歧,會議就像馬拉鬆一樣開不完。黎民心中清楚,他這個黨委一把手要學會彈鋼琴的藝術,創造性彈出和諧健美的音諧。黎民看見沒有人發言又問傅鴻運道:“傅區長,你的意見呢?”黎民關鍵是想摸清傅鴻運的思路,他心裏清楚濱江官場形成了三大派係,傅鴻運在濱江經營近十年,下麵中層大多數來自昌河市的老鄉,形成了以昌河幫為中心的官場派係,譚冠就是派係的中堅人物,可謂樹大根深。還有兩大派係,一是以政法委書記龔安民為首來自政法派係;二是以組織部部長胡青春為首的共青派係少壯派,隻有共青係潔身自好。

傅鴻運本來想雙方爭得水火不容,讓黎民的意見擱淺,他自然就不會幹涉政府口子的事情,政府事情就由他說了算,黎民等同架空,就像前兩任書記。什麼法製,從上到下都是領導說了算,法製就是一個稻草人,現在黎民書記逼他表態,他隻有拿出一個折中的意見來說道:“我同意黎民書記處理重傷員的費用和不賠償推土機的建議。對放人有異議,拆遷工作要加快進行,要是製定了嚴格的拆遷條例,將來土地增值空間不大,財政收入才是關乎在座各位政治前途和利益,現在勞教製度還沒有廢除,把組織抗遷兩個人先送到勞教所關押,要是再沒有發生武力抗遷的衝突,公安局就放了他們,也顯示了政府寬大政策,做到剛柔相濟。”傅鴻運既給了黎民麵子,又不得罪龔安民和譚冠,在關鍵問題上撇清自己的觀點,也顯得他顧全大局。

胡青春屬於共青係的,在官場人際關係上有相對獨立性,他看不慣傅鴻運等人做派,對傅鴻運幹涉組織部門工作很不滿意。剛才黎民一番發自肺腑話觸動他的靈魂,他旗幟鮮明支持黎民的意見發言道:“我認為人還是要放的,我們要有依法執政的理念,沒有法律程序就隨便關押公民是人治的表現,勞教製度也應該廢除,這是司法腐敗的溫床,我們有些領導要有法製觀念,不要動不動就抓人,拆遷工作還得靠街道工委去做深入思想工作。”

黎民聽了胡青春發言覺得時機成熟了,有了胡青春和魏斌的支持,隻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爭取多數常委支持沒有問題,黎民思考成熟後提出質疑:“我們有些同誌總是找出冠冕堂皇的理由損害老百姓的利益。我想問龔書記和譚區長,你所謂國家利益是多數人的利益,還是少數人的利益?”黎民直接了當針對龔安民和譚冠觀點提出疑問,實質是敲山震虎,讓傅鴻運有所顧忌。龔安民和譚冠一下子綁緊麵部表情,也不知作何回答,傅鴻運也感到很不自在垂下頭故作深思狀。黎民繼續說道:“如果回答不出來,我就來回答。黨和國家利益就是百姓的利益,這是我們執政為民理念,也是大家為官之道。維穩實質是維權,你們是維護少數人權益,還是維護大多數百姓權益?賠償賈鴻達的損失就是康國家之慨,這才是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何況還沒有抓住扔燃燒瓶的犯罪嫌疑人,沒有證據就隨便抓人,同樣是違法。我們為什麼不在政府和人民利益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為官之道就是要把握好一個度,這個道就是衡量我們為少數利益集團服務,還是為大多數老百姓服務?在坐各位拿著納稅人的俸祿,為官要有仁心,要設置為官之道的道德底線。”黎民說到激動時喝了一口茶,輕鬆地緩和一下節奏,隻有切中要害,才能從氣勢上壓倒對方,他繼續發言道: “欲速則不達,這個道理大家應該都懂,政府提出財政收入指標是不是定得太高,指標過高就是竭澤而漁,從而提高了房價上漲,政府與老百姓的矛盾就會激化。我認為適當提高拆遷補償款是尋找平衡的要點。有些老百姓已經寫了舉報信,舉報有關官員在補償拆遷款發放做得很不公平,暗箱操作,得好處就放水養魚、坐收漁利,這是老百姓怨聲載道主要原因,這其中有沒有腐敗的成本?我建議召開一次鋼廠拆遷職工協調會,由各方代表參政議政。黨的十八大結束後,黨委重心工作就是抓反腐倡廉工作,我要警告某些人千萬不要置若罔聞。我隻對事不對人,誰要是踩了這個為官之道的底線,黨紀國法絕對不容。”黎民提高聲音分貝率,手在空中作一個有力動作。會議室一下沉寂起來,黎民一番發言如雷貫耳,常委們大氣不出,都在掂量黎民發言的分量。周子恒心情愉快記錄黎民的發言,簡直就是一篇綱舉目張的演講稿,他對黎民肅然起敬。

“我講不來那麼多大道理,我保留自己意見,放人嘛,我先到市局去請示。”龔安民實在忍受不了黎民義正詞嚴的駁斥,他憤然站起來離開了會場。譚冠拿起包也跟著拂袖而去,傅鴻運乘勢宣布散會,區委常委會成鳥獸散,這是大多數常委希望看到的結果,不需要舉手表決,誰都不得罪。濱江區委常委會不歡而散,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黎民臉色鐵青坐在位子上,半天沒有緩過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