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常用中藥複方
1.方名:棗仁雙藤方
組成:炒棗仁粉1.5~3克,夜交藤、雞血藤各15~30克。
用法:二藤用水煎,夜晚睡前送服棗仁粉。
功效主治:適用於各種失眠症。
2.方名:加味半夏湯
組成:法半夏12克,高粱米30克,夏枯草10克,百合30克,酸棗仁10克,紫蘇葉10克。
用法:用水煎,睡前服用。
功效主治:用於各種失眠症。
3.方名:歸脾湯
組成:人參6g,黃芪3g,白術3g,白茯苓3g,炒酸棗仁3g,龍眼肉3g,木香1.5g,甘草1g,當歸3g,遠誌3g。
用法: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功效主治:適用於心脾氣血兩虛證,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盜汗,體倦食少,麵色萎黃,舌淡,苔薄白,脈細弱者。
4.方名:朱砂安神丸
組成:朱砂15g,黃連18g,炙甘草16.5g,當歸7.5g,生地4.5g。
用法:上藥研末,煉蜜為丸,每次6—9g,臨睡前溫開水送服;亦可作湯劑,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朱砂研細末,以藥湯送服。
功效主治:適用於心火亢盛,陰血不足證。見失眠多夢,驚悸怔忡,心煩神亂,或胸中懊惱,舌尖紅,脈細數等症。
5.方名:酸棗仁湯
組成:酸棗仁15g,知母6g,茯苓6g,川芎6g,甘草3g。
用法:水煎服,分3次溫服。
功效主治:適用於肝血不足,虛熱內擾證。見虛煩失眠,心悸不安,頭目眩暈,咽幹口燥,舌紅,脈弦細等症。
6.方名:天王補心丹
組成:生地黃120g,玄參15g,柏子仁30g,酸棗仁30g,遠誌15g,桔梗15g,五味子30g,當歸30g,天冬30g,麥冬30g,人參15g,丹參15g,白茯苓15g。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用朱砂為衣,每服6~9g,溫開水送下,或用桂圓肉煎湯送服;亦可改為湯劑,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功效主治:適用於陰虛血少,神誌不安之證。
7.方名:柏子養心丸
組成:柏子仁120g,枸杞子90g,麥門冬30g,當歸30g,石菖蒲30g,茯神30g,玄參60g,熟地黃60g,甘草15g。
用法:蜜丸,每服9g。
適用於陰血虧虛,心腎失調之證。見精神恍惚,驚悸怔忡,夜寐多夢,健忘盜汗,脈細而數等症。
8.方名:柏子養心片
組成:柏子仁32g,黨參32g,黃芪128g(蜜炙),川芎28g,當歸128g,茯苓256g,遠誌32g(製),酸棗仁32g,五味子32g(蒸),半夏曲128g,甘草13g(蜜炙),朱砂38g。
用法:片劑,口服,每次3—4片,1日2次。
功效主治:可補氣,養血,安神。適用於心氣虛寒,心悸易驚,失眠多夢,健忘所致失眠。
9.方名:六味地黃丸
組成:熟地黃24g,幹山藥12g,山茱萸12g,牡丹皮9g,白茯苓9g,澤瀉9g。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每服6—9g,溫水送下,或水煎服。
功效主治:適用於肝腎陰虛證。
10.方名:八珍湯
人參30g,白術30g,白茯苓30g,甘草30g,熟地黃30g,當歸30g,川芎30g,白芍30g,生薑30g,大棗30g。
用法:湯劑或為散劑,加生薑3片,大棗5枚,水煎服。
功效主治:適用於氣血兩虛證。
11.方名:炙甘草湯
組成:炙甘草12g,生薑9g,桂枝9g,人參6g,生地黃50g,阿膠6g,麥門冬10g,麻仁10g,大棗lO枚。
用法:水煎服,阿膠烊化,衝服。
功效主治:適用於陰血陽氣虛弱,心脈失養證。
12.方名:當歸補血湯
組成:黃芪30g,當歸6g,
用法:水煎,空腹時溫服。
功效主治:適用於血虛陽浮發熱證。
13.方名:四物湯
組成:當歸9g,川芎6g,熟地黃12g,白芍藥9g,
用法:水煎服。
功效主治:適用於營血虛滯證的頭暈目眩,心悸失眠。
14.方名:孔聖枕中丹
組成:龜甲,龍骨,遠誌,菖蒲,各藥各等份為末。
用法:餐後3g,1日3次,黃酒送服。
功效主治:常服令人大聰,適用於心腎陰虧證,見健忘失眠,心神不安,或頭目眩暈,舌紅苔薄白,脈細弦。
15.方名:磁朱丸
組成:神曲120g,磁石60g,光明砂30g。
用法:上3味為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飲服3丸(2g),日3服。
功效主治:可益陰明目,重鎮安神,亦治癲癰。
16.方名:甘麥大棗湯
組成:甘草9g,小麥15g,大棗10枚。
用法:上3味,以水6L,煮取3L,溫分3服。
功效主治:可養心安神,和中緩急。現代常用於癔症、神經衰弱引起的失眠及小兒夜啼等病症。
17.方名:交泰丸
組成:黃連15g,肉桂心2g。
用法:研末和均裝膠囊,每囊重0.3g,每服4粒,睡前半小時服用。
功能主治:適用於心腎不交,心煩不安,下肢不溫,難入睡者。
18.方名:茯神散。
組成:茯神30g,熟地黃15g,遠誌15g,柏子仁15g,酸棗仁30g,黃芪30g,人參30g,五味子15g。
用法:水煎服。
功能主治:可補氣,養血,安神,適用於膽虛不得眠,神思不寧者。
19.方名:清心飲
組成:當歸15g,生地15g,白芍10g,蓮心15g,連翹心5g,茯神10g,棗仁15g,麥冬15g,川貝母5g,龍骨15g,竹葉心5g。
用法:水煎服。
功效主治:可補血安神,清熱化痰。適用於心血虛,有痰火,不臥寐。
20、方名:高枕無憂散
組成:人參25g,軟石膏15g,陳皮7.5g,半夏7.5g(薑汁浸,炒)白茯苓7.5g,枳實7.5g,竹茹7.5g,麥門冬7.5g,龍眼肉7.5g,甘草7.5g,酸棗仁5g(炒)。
用法:水煎服。
功效主治:可理氣化痰,養心安神。適用於心膽虛怯,晝夜不睡,百方不效者。
21.方名:溫膽湯
組成:半夏60g,竹茹60g,枳實60g,陳皮90g,甘草30g(炙),茯苓45g。
用法:水煎服。
功效主治:適用於痰熱內擾,心膽氣虛,心煩失眠,觸事易驚,或夜多異夢,眩悸嘔惡及癲癰等。
22.方名:人參養營湯
組成:人參30g,白術30g,茯苓20g,炙甘草30g,熟地黃20g,當歸30g,白芍90g,黃芪30g,桂心30g,五味子20g,遠誌15g,陳皮30g,生薑3片,大棗2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