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次的“提前親政”提案,占據朝堂半壁江山的“貴族派”忽然表示支持,這讓周鳴頗感意外。
但細細一想,又覺得這在情理之中。
要知道這天下大事,乃至所有重要事情,其本質都可以用一個詞去概括:利益。
所有事情的本質都是利益。
皇權與貴族領主們存在天然矛盾,原因也是利益。
比如說土地,貴族領主們占據帝國三分之二的土地,分封著無數的領主,這些土地之上,皇帝幾乎無法施加任何影響力,帝國製定的各項政策,落實不到領主們的土地上。
哪怕是稅賦,貴族領主們每年給皇帝上供的,隻是一點禮物性質的零花錢。
帝國80%以上的稅賦,都是從王領區中的各州郡縣收上來的。
當然貴族領主們有派遣兵將,保衛國家的義務,但現在是和平年代,內亂少;整座浮島四周也沒有鄰國,外患無,故而對這個帝國,貴族領主們基本沒什麼需要盡到的義務……除了名義上從屬於這個帝國。
但事物都是在向前發展的,300年的和平,讓帝國的人口增長了數倍,土地得到了充分的開發,隨之而來的,是負擔也在加重,不管是皇帝還是貴族,在有限的土地上,他們都得不到滿足,都在渴望更多的資源。
皇帝的力量終究還是要大一些,畢竟皇帝手上有三分之一的土地以及一半的人口,貴族領主們,不可能再從皇帝這裏,獲得更多的土地作為賞賜了。
而貴族們的力量又是較為分散的,容易被各個擊破,隻要其中某個犯了事,讓皇帝找到抄家滅族、收回土地、改為郡縣的借口,皇帝一般不會心慈手軟。
於是這三百年來,由於執行了類似“削藩”的政策,皇權的實力一直在增長,貴族們隻能死死抱成一團,一方麵不挑事、不讓人找到下手的借口;另一方麵又死死團結在路西斯王爵的周圍,共同應對皇權的擴張。
但實際上路西斯家族內心也十分矛盾,因為在看到郡縣製的種種好處之後,在自家的封地之中,路西斯家族也推行了類似的郡縣之製,加強權力集中,讓封地內一半左右的土地,逐漸為路西斯家族掌控。
隻是後來為了爭取眾貴族的支持,路西斯王爵又不得不中止集權進程,不再收回領主封臣們的土地……這種做法,不知利多還是弊多。
總之,在奧魯尼亞帝國之中,貴族領主派與皇權之間,天然對立,貌合神離,難以建立互相信賴的關係。
如果不是有皇帝與路西斯家族代代聯姻這層因素在,這個帝國,恐怕早就爆發了內戰。
當然貴族派突然改變主意,選擇支持周鳴提前親政,其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周鳴親自製定的《帝國騰飛》計劃。
這份計劃的主要核心內容是什麼?
發展生產力,瘋狂發展生產力。
究竟要有多瘋狂?
十年左右,帝國的農業總產值,要增長3倍以上。
十年左右,帝國的工業總產值,要增長50倍以上。
初看到這份計劃,許多人的第一感官就是荒唐、瘋狂、難以置信。
但細細翻看下去,又逐漸覺得可行性極高,認為可以把夢想化為現實,隻要大家都按照這份計劃書規劃的步驟走。
如此,帝國的工農業產值爆發式增長之後,人們的生活水平將大幅提高,物質文明將變得極為充裕。
帝國的各個階層都有錢了,奔入小康時代了,那麼還可以變得更加有錢,奔入“大康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