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中沒有反對聲音之後,周鳴立刻成立了一個緊急救災小組。
他自己擔任組長,負責全權指揮。
吉魯特擔任副組長,負責協調配合,搜集災區情況。
至於救災的主力,則是從駐防帝都的20萬禁衛軍中,抽出了5萬人,投入到救災當中。
實際上,當周鳴提出要讓軍方參與救災行動的時候,不管軍方高層還是被選中參與救災的士兵,都是積極性不高,對任務十分抗拒,乃至是抱怨連連。
周鳴隻得給他們做了一番思想工作。
“作為守護帝國的軍人,在戰爭時期,你們有責任保衛家園,在戰場之上,與敵人浴血搏殺,乃至流血犧牲……你們每個人都是帝國的英雄,”
“但和平時期,你們也應該是帝國的英雄,在殘害百姓的天災麵前,盡到自己的責任,明白你們的天職。”
“你們的天職,就是保衛帝國,保護帝國的百姓!”
“在戰爭麵前如此,在天災麵前也是如此,你們應當也做和平時代的英雄。”
“這次發生在安多哈爾郡的特大洪災,就是一場對抗自然天神的戰爭!我希望你們每個人都盡到職責,全力戰鬥!”
“另外,我也製定了獎勵條例,這場戰爭之中,誰表現的好,那支部隊救出的人多,那支部隊做到了全力以赴,我都會讓督察員進行記錄,最後表現出眾的,我會像獎勵戰功一樣,加官、進爵、賞賜、褒獎!”
此話一出,5萬將士頓時集體一震,立刻士氣大漲。
戰功。
和平時期哪來的戰功?
參加這次救災卻能得到,那還不努力表現幹什麼?
5萬將士瞬間變得容易調度,積極性大為提高。
如此,錢有人,人手也夠了,但是救災物資還是不夠。
災區的災民們,至少需要200萬石的糧食、上百萬件衣物、大量的木料用於搭建簡易的住房……上百萬人的吃穿用,以及醫療服務,全得給他解決。
而且必須得在短期內,至少先解決糧食與醫療的問題……畢竟手上沒什麼糧食的災民們,靠著各種方式,最多存活個5到10天。
再加之帝都距離災區有200裏的路程,這段路程不長,卻也至少要走上一天。
那麼該如何救災,盡可能多地,挽救災區的災民。
經過大概兩個小時的討論,周鳴製定出了一個五步方案。
第一步:打通道路。
從各個方向,快速打通四條左右的通往災區的道路,做到東南西北各有一條“救災之路”,其中以東部道路為主。
第二步:轉移災民,同時運送糧食。
將災民從災區轉移出來,引導他們到達指定的救災點,並采取一些自救措施,譬如砍伐樹木、搭建住房等等,完善救災點的設施。
另一邊則同步運送糧食,從帝都或周邊各郡,把糧食運到救災點,解決最緊要的饑餓問題……由於救災點位於災區與帝都周邊郡城的中間,故而能節省一定的運糧時間。
第三步:提供醫療服務。
大災過後就是大疫,就需要醫療組進駐,一邊救治傷員,一邊開展防疫消毒工作,甚至對一些致死率高的疾病,展開隔離治療,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
第四步:洪水退卻之後,引導災民開展災區重建工作。
第五步:修建堤壩,治理水患,使得類似災難不再發生。
除了以上五步規劃,為了提高救災效率,周鳴還發明了三件“神器”、組建了一支快速反應部隊。
三件神器分別為:
大運載量的四輪馬車……一共準備了500輛,每輛可載糧食8石,速度上也不會很慢,五百輛的四輪馬車,每批運送的糧食,足夠50萬人一天的口糧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