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五年變化(1 / 2)

又過去兩個月後。

江如月離開了泫青城——東元洲群龍無首的局麵已持續了近一年,她再不回去會大亂子。

回到東元洲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成立了一個完全忠於她的政黨。

並且製定了完善的黨紀黨綱,以及執政方針路線,完全摒棄了此前的官員選拔製度。

政黨組建完畢後,下一步就是更加深化的政治、經濟、軍事、工業乃至是文化等領域的改革。

改編組建了一支新型的職業化軍隊,命名為“近衛軍”。

金融領域,為加快紙幣普及速度,她從泫青城購買50台印鈔機,兩年內印了上百萬億總麵額的紙幣,替換掉了大部分的流通靈幣。

如此逍遙宮的錢庫中,有了一筆天量的起步資金。

這筆資金,足夠東元洲進行經濟改革,全麵推進工業化進程。

一個個的工業園區,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逍遙宮山腳下的那片麵積過百萬平方公裏的“魔涎海”,四周遍布煉油工廠,數量超過萬家,每天產生的廢氣廢液汙染,讓人們身體健康受到極大損害,許多地方寸草不生。

便是逍遙宮內,無風或微風天時,都能聞到刺鼻的味道。

沒辦法這就是工業化的代價,江如月手上掌握的修士數量不多,沒有大規模推廣靈能工業的條件,隻能走一段破壞環境的發展之路。

另外她還宣布“對外開放”。

大部分的工業園區,任何外洲商人,都可前來投資,逍遙宮會給予各方麵的優惠。

如果本洲或外洲的人才,手上有先進技術,隻要這些技術確認有發展應用的前景,來逍遙宮,這裏提供資金或貸款,提供場地和人員,保證讓你手上的技術,變成真金白銀。

甚至為了讓這項政策廣為天下人知,江如月讓人廣發“招賢令”,如小廣告一般,散發的到處都是。

別說這招真有明顯效果,兩年時間,就吸引了超過10萬的人才前往逍遙宮,變成了大批大批的成果。

這十萬人才中,一半為國內人才,30%為外洲人才,20%為萬乘國人才。

實際上,萬乘國、東元洲相繼掀起的靈能革命、工業革命,持續超過了六七十年時間,周邊的大小鄰洲,都不是木頭傻瓜,都有有識之士,看到了其中的前景和威脅。

再在萬乘國、東元洲的商品傾銷下,一邊流出大量財富,一邊看到萬乘國多麵擴張,陡然提升的危機感,讓這些鄰洲,也一個個發起了變革,或組建多城聯盟,或所有宗門抱成了一團,皆大力發展靈能科技,生怕步入南元洲、西元洲的後塵。

這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北元洲,北元洲真的是被打慘了,殘餘的修士力量就像燭火的微光,仿佛一吹就滅。

隨時可能滅亡的危機下,北元洲索性完全放開了,殘餘修士們模仿萬乘國的製度,將凡人城池全部整合,直接建立了“北元國”。

這建國速度,比東元洲還領先一步,叫江如月暗羨不已。

北元國也有一些技術人才,但平均水平比東元洲還差,找萬乘國引進技術肯定不太可能,但找東元洲可以。

所以北元國將國內大部分的優秀技術人才(大概5萬),全部送到了東元洲,共享東元洲的技術進步。

見此一幕,其他鄰洲,官方也或多或少派了些技術人才(當然水平更差,但天賦不錯),前往東元洲。

另外,萬乘國內,由於技術人才泛濫,混的不如意、不得誌的人比比皆是,看到東元洲的“招賢令”,不少人動了去碰碰運氣的想法。

如此,技術人才方麵,東元洲成了一個“聚寶盆”般的存在。

而這三年內,東元洲派往泫青城的留學生人數,從最初的100人,增加至了1000人,在此學習萬乘國最頂尖的理論和技術。

如此,形成了東元洲學習萬乘國,其他洲學習東元洲的階梯結構。

萬乘國的先進製度和技術,似乎以這種方式,向著四麵八方擴散。

但這給周鳴帶來的壓力很大。

東元洲發生的變化如此巨大,萬乘國怎麼不會派人調查?

泫青城內活躍的東元洲人越來越多,采購的裝備多種多樣,數量也十分之多,時間長了,怎麼不會引起特殊部門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