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多拉星係。
恒星黃道麵,距中心恒星1.5個天文單位的生命宜居帶上。
一顆此前從未存在於這個星係的行星,突兀出現在了這個恒星係統中。
“這顆人造星球,終於建造完成了!”
飛天號,艦橋控製廳內,透過舷窗,望著下方的星球,這些年一直負責人造星球建造工作的領航官別列科夫,臉上洋溢著燦爛的微笑。
“辛苦你了,老科。”
拍了拍別列科夫的肩膀,雲星河對他點了點頭。
建造人造星球,不是一項輕鬆的工作,不是把一大堆的隕石、冰塊、彗星無序地堆放在一起那麼簡單。
一顆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必須滿足這幾個必要條件。
一、充足的水資源,水是生命之源,水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二、可以呼吸的大氣,且大氣壓強、空氣含氧量、防紫外線臭氧層,必須達到人類的生存標準。
三、地磁場,如果沒有大氣層外的地磁場,抵擋太陽風暴的侵襲,星球表麵的大氣層厚度再厚,也會被吹成真空。
此外,地磁場還能抵禦大部分的有害宇宙射線與高能粒子,沒有地磁場的行星,可以說沒有半點改造的潛力。
四、合適的自傳周期與公轉周期,公轉軌道的橢圓半徑,以及南北回歸線與黃道麵的夾角大小,對一年四季的形成非常重要。
而以上這些因素,都需要經過大量的數學計算,與超級計算機的多變量演算。
飛天號上,隻有數學天才別列科夫,才能很好地勝任這項工作。
別列科夫也沒有讓眾人失望,隻用了二十餘年時間,就打造出了一顆直徑8800公裏,星球表麵積2.43億平方公裏的人造星球。
人造大海、大氣圈、地磁場這些環境都有。
自傳周期22小時,環繞恒星一圈,需要413天。
等生態圈改造完畢後,這個星球,足以容納100億人口,在上麵生存。
“這……這怎麼可能?”
當聯邦星空探索局的官員,得知飛天號的成員,隻用二十多年時間,就改造出了一顆這麼巨大的宜居行星時,當即就是一聲驚呼,然後猛然搖頭:“不可能,這絕不可能!”
如果不是其後知道浮空石元素的存在,他們絕不相信:星球改造的效率,可以快到這麼驚人的地步。
因為根據估計,這種從無到有、建造出一顆人造星球的工作量,讓一支幾個人的探險隊,以及一艘小飛船去完成,改造工期,至少以百年計算。
所以當飛天號抵達潘多拉星係,飛天號向星空探索局報告:該恒星係生命宜居帶無宜居星球存在(隱瞞了潘多拉星),但隕石帶存在大量隕石,希望將隕石拖拽到宜居帶,自己建造一顆宜居行星的時候,星空探索局的科學家,當即勸飛天號放棄這個打算,叫雲星河他們,給飛船補給完燃料物資後,去下一個恒星係碰碰運氣。
科學家這樣說:“算了吧,建造一顆行星需要搬動數萬億億噸的物質,每次搬運,至少要跨越數個天文單位的距離,以一艘飛船的效率,一千年都完成不了這麼龐大的工作量,這種工作,需要數萬艘工程飛船的配合才有可能完成。”
但雲星河還是想試試,不想白白浪費這個改造潛力巨大的星係。
結果,隻用了二十八年,飛天號就完成了那位科學家估計的,要上千年才能完成的工作量。
效率提升了數十倍。
浮空石。
可以消除重力的浮空石,是雲星河他們,之所以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建造出一顆人造星球的主要原因。
這就是浮空石的戰略價值所在,1摩爾單位的UN元素,可以抵消10立方米空間範圍內的質量,在一塊重達1億噸的長條塊狀的隕石表麵,隻要均勻鋪上100萬單位的浮空石,這塊隕石,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拉走。
雲星河先給別列科夫了生產了一百艘長度不超過百米的“小車夫級”無人運輸船,以及一批太空碎石機、太空模具盒、太空網兜等設備後,再給了別列科夫1億單位的浮空石……這些東西的組合,每天能搬運上百億噸的隕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