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理想世界(1 / 2)

52區。

環境優美,空氣清新。

街道幹淨整潔,人們彬彬有禮。

耀星市的一家高檔會客廳內,十樓的貴賓包間中,透過一塵不染的落地玻璃窗,手裏端著一杯咖啡的藍夢心,望著下方車水馬龍、遊人如織般的街道,目光有些呆滯,怔怔無言,似乎還沒從兩天前的震撼中走出來。

良久,杯裏的咖啡已涼,她才收回目光,嘴角露出一絲諷笑,喃喃自語道:“這還真是一個顛倒了的世界。”

她的腦中,又想起了男人昨天給她提的三大終極問題,如何才能避免和解決。

那三大終極問題分別為“資源消耗”、“文明衝突”與“人性道德”。

如果不能妥善完美地解決這三大問題,即便把這個金錢帝國推翻,把那套規則更改,新的世界,也會攜帶致命的隱患,難以長久維持。

首先說說“資源消耗”,這顆已曆經近千年工業文明發展的星球,真的缺乏資源?

缺乏,但也不缺乏。

說缺乏,是因為這顆星球地下的煤炭、石油、天然氣、金、銀、銅、鐵、鈦、稀土、非金屬等等礦產資源,基本已開采殆盡,地殼中具有高價值的礦產,隻要是能被開采到的,都得到了開采利用。

所以這個已千瘡百孔的星球,再通過原始的采礦方式,通過爆破、鑽洞、抽取等等形式,破壞性地開采各類資源,對這個星球造成的傷害,遲早會反饋到人類自身。

如沉降、地震、火山、颶風……這些日益頻繁的災害,會讓生活在地表的人類,體會到星球生氣的後果。

所以,僅以各類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來說,這個星球,資源匱乏,開采的成本大、回報率低、負麵後果嚴重。

但另一方麵,在可再生資源方麵,這顆星球的潛力,依然很大。

譬如糧食,如果加大環境改造力度,增加可耕作土地麵積與農作物產量,養活一兩百億人,壓力是不大的。

還有能源,比如52區的電力,其實有相當一部分,是從天幕係統傳遞過來的——天幕係統可以發電,其對太陽光的吸收能力,可控製在0.01%至99.99%這個範圍區間。

也就是說,隻要合理地利用天幕係統,以及自然界中取之不竭的能量,能源問題,根本不是問題。

還有可以替代如金、銀、銅、鐵、鈦、鋁、鎢等金屬的有機材料、納米材料、超導材料、物理化學性質都不錯的無機材料等等,也可以在工廠中合成生產,幾乎完全取代金屬,滿足絕大部分的工農業需要……故而材料科技,也是金錢帝國,發展速度僅次於醫療科技的另一個領域。

糧食、能源、物質都不缺乏,某種程度上說,這顆星球,資源並不缺。

資源不足的問題,可通過先進的科技解決,但“文明衝突”與“人性道德”,這兩個蘊含在人類自身的,一方麵可促進人類交流進步、走向美好,另一方麵也可讓人類自我毀滅、走向深淵的問題,是兩個恐怕一千年、一萬年乃至永遠都不可能解決的終極難題。

因為隻要有不同,就會有衝突。

信仰不同、風俗習慣不同、性格愛好不同、膚色人種不同、思維理念的不同……這些千千萬萬的不同,代表千千萬萬的衝突。

最高等級的衝突——文明衝突,會讓仇恨積蓄、戰爭爆發,鮮血一遍一遍地流。

即便人們互相尊重,可以做到互不冒犯,但這些衝突,遲早會在野心家、陰謀家的推動下,點燃、引爆、割裂出一道道的傷痕……就是法律,也製止不了一些人骨子裏的傲慢、歧視與莫名的優越感——這些都是衝突的源頭。

還有“人性道德”,這個世界,到底需要什麼樣的道德規範,從而讓人們擺脫“弱肉強食”桎梏的同時,也不至於走入“道德綁架、聖母遍地”的另一種極端。

這個標準,難以把握。

以上的三大問題,不能很好地解決的話,如同興衰治亂的曆史周期律一樣,這個星球的文明,也會陷入到一種毀滅與新生交替的“文明周期律”中。

“我覺得還是用科技與法律,解決這些問題比較好,用科學發展生產力,用法律約束個人與群體的行為,建立一個嚴格規範、秩序井然的社會,如果人口膨脹,資源不足,就走出這個星球,開發外太空其他星球的資源,進行星際殖民,這個宇宙的資源是無限的,發展空間也是無限的,你說這些問題,一旦走出了這顆星球,基本都不是什麼問題。”

想了想,結合對這個世界各方麵的認知,藍夢心提出了她的解決思路。

即“科技文明之路”。

“這條路線,方向是正確的,是可以走的通的,但……”

意識到一個問題,周鳴眉頭緊皺了皺,開口道:“但如果這條道路可以走通的話,主宰者為什麼不走,反而走上了另一條節約資源的路?這實在不合常理,如果我是主宰者,在光明之路與黑暗之路前,我肯定會走無限光明的那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