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產公司,是51區頭頂的天,控製著51區的一切。
礦產公司存在意義,就是地下數十千米深的礦產資源。
礦產公司需要創造效益,需要為上層貴人提供隻希望增多、不希望減少的各類礦石。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礦產公司,以成本價,向礦工提供鑿岩機和防護服,包括鑿岩機要用到的高能電池、電能、高強鑽頭,以及下礦井要給氧氣瓶充的氧氣,基本都是免費提供。
不然真要嚴格執行1度電1個信用點的規定,礦工們挖的礦,連損耗的電費都交不起。
要知道大部分礦區都是在2,30公裏深的地下,這裏岩層的硬度接近金剛石,從這裏開采出1公斤的礦石,至少需要礦工大半個小時的努力。
整個51區,每年各類礦石的總產量,也不過3000萬噸。
這種產量,對這個世界的科技發展程度而言,簡直是一種侮辱。
公司為什麼不使用大型采礦機械增加產量,或開發出不易疲勞、不怕犧牲的采礦機器人,代替人工呢?
原因主要是成本。
一個,大型采礦機械的製造、采購、使用成本,實在太過高昂,高到礦產公司難以承受的程度。
二個,人工更加廉價,或者說那些礦工廉價,甚至比采礦機器人還要廉價,完全可以充當消耗品,且完全夠用,十分好用。
而礦工們存在的唯一價值,就是為礦產公司采礦。
所以,礦產公司製定了十分嚴謹的物價體係,既保證礦工們不會餓死,也沒有辦法懶惰。
但如今,這套物價體係,在第三礦區,正被衝擊的七零八落。
三年時間,僅水電兩項,礦產公司的經濟損失,就超過2000萬信用點。
最重要的原礦出產,三年內,直線下降了30%。
照這個趨勢下去,一旦第三礦區的糧食也實現自給自足,原礦產量,恐怕還會下跌。
其他礦區,看到這幕,也會爭相效仿。
這對51區而言,簡直是個可怕災難!
“取締,第三礦區出現的這些新鮮東西,全部給我取締!可采取任何手段!”
把情況向公司總負責人彙報後,51區總負責人這樣對方誌宏道。
“是,王先生!”
……
第三礦區的鐵家,與礦產公司的激烈鬥爭,正式開始了。
一開始是警告,礦產公司派來的工作人員,要求鐵家在三天內,放掉全部淡水、關閉發電機、拆掉溫室大棚,否則將接受公司的懲罰和製裁!
鐵家當然不買賬,礦產公司隻管礦井的事,憑什麼管生活區裏的事?他們在生活區幹什麼,公司憑什麼管?
因為51區是個相當鬆散的無政府區域,礦產公司隻負責采礦方麵的事務,以及物資方麵的供應,那三百多個地下礦區,公司並不派人員進行管理,所有礦區,其實都處於混亂自治的狀態,且礦工大多體格彪悍、難以馴服,礦產公司,不想付出太高的管理成本,去管理這些礦工。
故而,鐵家依舊我行我素,不僅沒有按要求拆毀這些設施,反而加大人手保護力度,做好了一切應對預案。
但胳膊,怎麼可能擰得過大腿?
第四天,礦產公司隻是把商店內,供應給第三礦區的各類物資,全部漲價十倍,並取消了大量重要物資的供應後,第三礦區,立刻陷入一片慌亂,那些原本支持鐵家的礦工家庭,感受到驟然加大的生存壓力後,本是抱著看熱鬧心態的他們,立刻拉開了與鐵家的距離,背後怨言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