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聖廿八年,八月七日。
海平縣以東海麵,一支以一字隊形前進的艦隊,揚起船帆,順著海風海浪,以平均十節的較高航速,向東行去。
海風拂麵,站在旗艦最高的甲板平台上,手裏拿著一杆黃銅望遠鏡的男子,看著茫茫一片的海麵,看著後方九艘龐然巨艦,以及腳下“天鴻號”,頂部煙囪冒出的滾滾黑煙,不由感慨:“隻用十七年時間,就打造出了一支這樣的艦隊,這世界科技水平,其實本來就不低。”
周鳴心想,如果他不去文淵書院進學、不去天下遊曆、不去帝都裝逼,而是把這將近十年的時間精力,全部放在科技樹的攀爬點亮上,腳下的這支艦隊,不僅規模會擴大十倍,還能全部裝上【蒸汽機】。
因為,在這個世界發展科技,優勢實在是太多了:大一統的和平環境、可自由流動的人口、數千年文明發展積累的發明、無數能工巧匠流傳下來的精良技藝,以及科舉取仕製度下,基數較大的高素質人才,加上豐富無比的自然資源……任何元素都不缺乏的前提下,想在這個時代點燃工業文明的火花,幾乎就是捅破幾層窗戶紙的事。
而在這個世界,周鳴隻用了十幾年,就取得了副本《領主的紛爭》需要三十年積累才能取得的科技成就。
甚至,周鳴有預感:如果他後期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種科技樹上,五十年時間,他完全有可能讓這個世界,進入蒸汽與半電氣化時代,鐵甲軍艦、速射機槍、內燃機車、無線電報甚至是廣播電台,都能研製發明出來……隻要周鳴的手中,有足夠的科研人才和科學家,根據他提供的研究方向和原理模型,這些科技產品,一定能很快實現出來。
但這樣一說,周鳴前麵花了大量時間做的那些事情,好像顯得多此一舉,純屬浪費時間。
實則不然,周鳴做的那些事情,其實有著極大價值,譬如遍布大周天下十州,建立近兩千個網點,利用信鴿體係,可在一個半月內,做到在《子華文集》上,刊載同一篇文章的子華書屋,在這個時代,簡直如同BUG一般的存在。
隻要子華書屋,不被最高統治者視作眼中釘,不欲拔之而後快,他之前所作的種種努力、拚命積攢出的名氣,就還有用武之地,都不會白費!
不過,當前的子華書屋,還隻是經營跟文學有關的內容產品,還沒涉及到其他東西,一旦周鳴啟動第二階段的“子華書屋計劃”,在知識界與統治階層中引起的震蕩反彈,恐怕會超乎他的想象。
但這個時機還沒到來,現在的周鳴,主要目標和精力,還是放在了蓬萊仙島的移民拓殖上麵。
還有,掃除掉幾顆擋在拓殖計劃麵前,不自量力、主動尋死的攔路石頭!
……
齊洲島,最南端的一個尖角。
一座即便加上半月形的海灣,占地麵積也不到五百畝的小型港口,受到了密密麻麻的軍隊圍攻。
港口外的海麵,數百艘大小不一的戰船,布了三層封鎖線。
港口北麵的陸地,營帳連綿,旌旗密布,數萬軍民,操作攻城武器不停攻打,日夜喊殺聲震天,有種不破此港、誓不罷休的高昂氣勢。
港口棱堡內的駐軍,隻不過800人而已。
“這些高濟棒子已圍困兩個月了,攻城勢頭怎麼還這麼猛?這麼小的一塊土地,真值得死上幾萬人?”
棱堡城頭,負責威海港守衛的守將田誌清,是個二十多歲的年輕男子,此時他緊皺眉頭,難以理解,這些高濟棒子的腦袋裏麵,是不是都塞滿了石頭,隻想著硬碰硬,不粉身碎骨,永不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