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
上官玉兒點點頭,一臉焦急道:“子華先生,快想辦法救救安平公主吧,若是再延遲幾日,上了和親的車隊,安平公主,便隻能遠嫁突厥,客死異鄉,終生難回中原了!”
“莫慌,此事莫慌!玉兒姑娘,容我想想辦法,我定能想出妥當辦法,救出安平公主!”
先給上官玉兒吃了顆定心丸,周鳴發動腦筋,開始苦思冥想辦法。
最簡單粗暴的辦法,就是帶人截殺突厥的和親車隊,殺光突厥使者!搶回安平公主!
但這麼做的隱患,就是會引發兩國的全麵戰爭,以及天後伍媚的惱怒追究,有暴露自己的風險。
中策就是進京麵聖,表奏力勸。
隻是,這時代的最高統治者,很多事情向來一意孤行、極難拉回,說好聽點是“口含天憲、一言九鼎”,說難聽點,就是“不能納諫、剛愎自用”,周鳴估計,以伍媚的性格,一旦她決定的事情,一定會不擇手段地做成,上表力勸,不僅無法取得效果,反而會讓她更加憤怒生氣。
而且,周鳴隱隱猜到,這事應該和他有點關係,他去勸,隻會取得完全相反的結果。
應該要怎麼辦,在救出安平公主的同時,還不惹來天後伍媚的怨憤,避免成為她的眼中釘。
“有了!”
忽然,周鳴想到了一個好辦法,當即命下人取來筆墨紙硯,略微一思,便筆若遊龍,寫下了一篇文章。
這篇文章,名為《論大國》。
內容主旨講的是:什麼樣的國,才算的上是大國。
從標題上看,跟營救安平公主沒有任何聯係,內容好像也不搭架。
實際上,周鳴采用了“旁敲側引、拋磚引玉”的策略,在這篇文章中,論述了三個曆史上存在過的王朝:商、魏、順,到底哪個算的上是真正的“大國”。
商,初期軍力強大,吊打四方,吞並六國,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建立了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但後期因高層腐化墮落,軍隊戰鬥力退化衰弱,失去了對外進攻的能力,隻能靠修建萬裏長城抵禦邊患,最後因濫用民力,爆發農民起義,隻曆三世而亡。
魏,控製疆域範圍比商還大,建國初期,屢遭遊牧民族吊打,靠年年上供歲幣美人以求平安,後經過三十多年休養生息,高舉“大複仇主義”的魏武帝,打的匈奴哭爹喊娘,同時,魏也是第一個征服西域、打通絲綢之路,揚威名於異域萬國的王朝。
然,魏國雖強,卻也隻是壓服了匈奴百年而已,待魏國衰弱,草原民族再次複興,為了避免兵戈,魏宣帝首開與異族和親之先河,令昭君出塞,以美人換和平,此後上千年,魏以後的幾個中原王朝,基本沒有不同異族和親的,隻有一個例外。
這個例外,便是在“九胡亂商”時期,在百年戰火中,在異族鐵蹄下,武悼天王冉順,建立的一個叫“順”的國度。
這個叫“順”的國度,隻存在了一百餘年,疆域範圍也不大,隻占據了幽青二州的燕山、太衍山之間部分區域,人口最多不超過百萬。
就是這個商人為主國度,自誕生之日起,便發布了“屠胡令”,誓言殺盡橫行中原的胡人胡種,在持續百年“九胡亂商”期間,順國沒有一日不處於與異族的戰火中,曾戰死國王33位,軍隊、臣民戰死無數,難以統計,最後因文獻記載太少,漸漸泯滅於曆史塵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