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迎合一個,得罪一片,不如都不迎合,都不得罪。
……
天聖廿六年,三月十八日。
帝都,大明宮,太極殿內。
頭痛症緩解後,最近難得多上了幾次朝的皇帝李知,今天又和天後伍媚,精神抖摟地,一同出現在龍座鳳輦之上。
討論完日常國家大事,殿內群臣,一齊安靜下來,尤其在聽到太監尖細的聲音高喊:“宣青州名士,子華先生入殿覲見!”後,更是精神一振,忍不住扭動脖頸,眼角餘光,紛紛朝大殿門口瞥去。
“踏,踏,踏。”
一陣不急不緩的腳步聲,從遠到近傳來,逐漸清晰。
當一劍眉星目,高冠玉帶,一襲白衣,袖袂飄飄,皮膚不是很白,卻顯得英氣十足、俊朗無比的年輕男子,大步踏進太極殿時。
好一位俊秀靈逸、舉世無雙的偉男子!
他就是名動天下的子華先生?
年輕,真年輕!
無數聚光燈般的目光注視中,白衣男子,走到大殿盡頭,站在群臣中間,抖了抖衣袖,拱手深深一揖,朗聲道:“草民田建,拜見明皇陛下,拜見天後娘娘!”
“大膽!見到陛下和天後,為何不跪?”
殿前執掌司禮的太監大怒,手裏浮塵指著他斥罵道。
群臣也微微吃驚,目光齊齊看著他。
周鳴抬起頭道:“草民乃奉聖旨而來,是陛下請來的客人,既是客人,哪有一見麵,就給主人行跪禮的道理,此不合情理。”
司禮太監楞了一下,轉而指著他大罵:“大膽刁民!坐上乃真龍天子、九天鳳後,豈是凡人,再不跪下,治你一個……”
“行了,子華先生言之有理,他是朕用聖旨特意詔見來的,是朕的客人,讓其下跪,確實不合常理,還是免禮了吧!”
皇帝李知道。
“謝明皇陛下!”
周鳴又深揖了一禮,跟他猜測的一樣,皇帝李知,確實是位寬厚大度、頗有人情味的帝王,聽的進一些道理。
如果坐在上首的,單獨是天後伍媚,那一跪三叩,他是無論如何,也逃避不了的,
此時天後伍媚臉上的神情,周鳴沒有細看,她似乎一直都保持了那個微笑,毫無波動,旁人完全猜不透她心裏的真實想法。
小小的插曲過去,殿內略微冷場了一會,還是皇帝李知主動打開話茬,問了一些他感興趣的問題。
如子華先生哪裏人士?父母何人?家中兄弟幾人?老師是誰?以及前段時間他遊曆天下,一路的所見所聞,遇到過那些奇聞趣事等等。
這些問題,周鳴皆對答如流、毫不怯場,還用幽默的口吻,講了十幾個引人入勝的小故事,不時引得朝堂哄笑一片,太極殿內的氛圍,很快變得熱絡起來。
就是天後伍媚,也被逗笑了數次,如少女一般,捂著嘴笑的花枝招展。
“田子華,你去過西域,參加了石頭城之戰,打敗了吐番倫讚欽,對於西域之地,不知你有何看法?”
一名白發蒼蒼的年老文官忽然問他道。
周鳴略作沉思,吐出十六個字道:“西域在手,國泰民安。西域丟失,兵戈不止!”
“一派胡言!”
這位年老文官駁斥道:“為經略西域,朝廷每年調兵三十餘萬,征用民夫百萬,靡費錢糧數千萬貫!損耗如此巨大,百姓早已疲憊不堪,天下早已粥沸……經略西域之舉,當速速結束為好,那片不毛之地,不要也罷!”
顯然,這位文官,對朝廷大力經營西域意見很大,尤其是看過周鳴那篇《石頭城戰記》之後,一點也燃不起來不說,隻有發自心底的厭惡。
石頭城之戰,是根本沒必要去打的,付出那麼大的代價和傷亡,去爭占一塊不毛之地,毫無意義,朝廷的那些巨額投入,還不如拿來改善民生,舒緩百姓壓力,與民休息。
至於異族威脅……隻要人人通曉聖賢之理,以道德感化之,不必動用刀兵,其威脅自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