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曬鹽試驗獲得巨大成功,對於農牧化耕作模式和海洋漁業計劃,父親田奉,幾乎不再抱有懷疑,從家族倉庫裏撥出大筆錢糧,加大投入,搞周鳴所製定的“大農莊計劃”、“大鹽田計劃”和“海洋捕撈公司計劃”。
大農莊計劃,顧名思義,就是把土地、佃農、牲畜、農具全部統一起來,推行半農半牧式耕作模式,推廣農業機械化,改原先佃農自耕自地的勞作方式,為雇工勞作方式,在確保佃農溫飽無憂的情況下,再根據土地最終收益,發放一定的年終獎勵。
這個“大農莊計劃”,步子邁的確實有點大,對土地極其依賴甚至可以說當做命根子的佃農們來說,顧慮很多,為此,父親田奉隻能先在那一萬畝“試驗田”上做實驗,摸著石頭過河。
不過,對一些思想不那麼保守,身上還有股子衝勁的年輕佃農而言,新的雇工製,有股獨特的吸引力。
首先,雇工製收入穩定、旱澇保收,比看天吃飯,豐兩年澇一年、時刻擔憂交不上租(這世界的地主,地租一般在6-7成)的佃租製,要穩定很多,雖然年終獎勵不確定會拿多少,起碼中間不必擔憂會挨餓受凍。
其次,成為大農莊的雇工,福利很多,很多壯牛牲畜、先進農具、肥料農藥,可隨意選用,統一灌溉,省時省力,就像上戰場打仗的士兵,拿石頭穿破衣,跟拿刀劍穿鎧甲,兩種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便是那一日可播種百畝的耬車,就不知吸引了多少佃農眼饞的目光。
更不用說,馬拉式收割機、打穀機、風車磨坊這些農業神器了。
最後,就是雇工的工作地點不固定、時間分散且自由,可選方向特別多。
因為地裏的農活就那麼點,靠這麼多的農業神器,一年在土地裏忙活兩三個月就到頂了,剩下的農閑時間,雇工們可以去海邊的鹽場曬鹽,也可以幫忙煮曬魚幹,膽子更大點的,可以跟著捕撈公司一起出海捕魚……都有額外收入,且比土地裏得來的收入多很多,導致一些有點追求的雇工,徹底脫離了土地,成了職業的“鹽工”和“漁工”。
短短三年時間,大農莊計劃獲得巨大成功,那些原本不太願意脫離土地的佃農們,看到那些雇工們,在兩三年內,紛紛蓋上大磚瓦房,把年輕漂亮的媳婦都娶光,一個個坐不住了,都不用父親田奉催促,就主動提出申請,全部加入了“大農莊”。
不過,三個計劃中,取得最大成功的,還是“大鹽田計劃”。
鹽是人體必須攝入物質,人體體液的電離平衡、酸堿度平衡、滲透壓平衡,都必須依靠鹽離子的參與,如果人體長期缺乏鹽類的攝入,會出現神經係統衰弱、食欲不振、四肢無力、眩暈等等症狀,更嚴重的,還會厭食、惡心、嘔吐、心率加速、視力模糊……
正因為鹽的不可或缺性,大周國各地,食鹽售價,普遍還是較高的,因為運輸問題,越是偏僻落後地區,食鹽售價越高,甚至,購買食鹽的開支,成了占一些貧困家庭年收入80%的最大支出項目。
大周帝國的食鹽產地,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產自揚州長蘆鹽場的海鹽,大約占市場份額的80%;另一個,就是出自蜀州長貢郡鹵井縣出產的鹵鹽,因為產量緣故,市場份額,蜀州貢鹽占了不到20%。
然而,這種局麵很快就被打破了。
天聖十四年起,自青州河東郡海平縣田氏家族,圍海造出的那塊麵積達五千畝的鹽田,開始大批量產鹽後,先是青州境內,各郡縣的食鹽市場,迅速被一種色白粒細、口味更佳、價格更廉的“海平鹽”所占據,且市場份額在不斷擴大,至天聖十六年,青州境內,市麵上已基本看不到其他食鹽品牌的存在了。
形勢一片大好,就在父親田奉準備擴大規模,把鹽田麵積擴大至一萬畝,要把“海平鹽”,打入周邊的幽州、濟州等市場時,周鳴卻攔住了他,讓他別急著擴大規模,先把官府的關係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