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 尋 河 莊 那 片 雲 上部 河莊夢情 第一章 : 話說白爺憶往昔(1 / 2)

追尋河莊那片雲

上部河莊夢情

第一章:話說白爺憶往昔

白爺不白,皮膚小麥色,是典型的中國農民的膚色。中國農民終日麵朝黃土背朝天,終年辛勤勞作土裏刨食,身上早已烙上了歲月的滄桑。白爺姓白。

白爺不是我的親爺爺,是我們河莊村爺爺一輩的老人,是我國農村對年長老人的敬稱。我國農村往往是幾個大家族聚居在一起形成或大或小的村莊,一個大家族祖孫幾代人在一個村子裏,大家彼此很熟,知根知底的。為了表示對人尊敬,就把村裏的人排了輩分,見麵很少直呼其名,而是叫敬稱。

白爺今年81歲高齡了。這些年越來越怕別人問他的歲數,問他他也不會如實回答,雖然白爺一輩子性情耿直,很少說假話。中國的老人都很迷信一句俗話: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據說是中國的先祖孔子七十三去世的,孟子是八十四去世的。這是兩位聖人的大限,作為芸芸眾生的升鬥小民,豈敢活過兩位先哲聖人。所以中國的老人們,把人生的這兩年都叫做自己的大坎,很是小心,很是忌諱的。

白爺不老,遠遠看去,根本不像八十歲的老人,尤其不像八十歲的農村老人。農村生活條件很差,缺吃少穿的,勞動強度很大,大部分人都是未老先衰,容易出老相。白爺則不同。他精神矍鑠,走路一陣風,呼呼地,總有用不完的勁兒。一般的壯小夥子跟著白爺走,也會氣喘籲籲的。他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似乎總有幹不完的活辦不完的事。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總是健步如飛。走近細瞧,白爺真的老了。臉上的皺紋密密麻麻,好像黃土高原的溝壑一樣,怎麼數也數不完。嘴裏的牙齒稀稀落落,沒有幾顆依然堅挺著。頭上雖然剃了光頭,依然隱藏不住那悄悄探出頭的根根白發,陽光底下發出些許亮光,向人們訴說著曾經的滄桑歲月。

白爺每天起床很早。天蒙蒙亮,他就醒啦。快速穿衣,快速洗臉,快速做飯,快速吃飯。罷了,鎖上門,扛上鋤頭或者鐵鍬等農具,快步走出村莊,沿著鄉間小路,徑直走到自家的責任田裏。好像有人催著他似的,天天如此,年年如此。

對於這一切,白爺已經形成了習慣,太熟悉了。閉上眼也能從家走到這裏,路邊一共有幾棵楊樹,向南走幾步向東走幾步,他了然於胸。以至於不用思考,不用看路,就能習慣性的走到這裏。變化最大的是原來的土路成了水泥路。

剛過了中秋,白爺又像往常一樣,背著鐵鍬,走在田間小路上。豐收後田地裏一片狼藉。玉米杆東倒西歪,西瓜地歪瓜爛皮,棉花葉子落了一地,隻剩下一些枯枝秋風中屹然挺立著。紅薯地裏依然墨綠一片,告訴人們夏季還沒有完全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