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瑤族服飾圖案的生活美(2 / 2)

瑤族是一個人情味濃鬱、親切平和的民族,他們的服飾圖案也處處傾注他們內心深處的情與愛,賦予生命的氣息和生活的淳美。

三、瑤族服飾圖案體現了瑤族人對樂觀與繁榮的向往

瑤族服飾圖案的創作者首先是最普通的勞動者,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勞動幾乎是他們生活的全部,由於生活的地點以山區為主,與外界聯係得很少,經濟狀況基本不佳,較窮苦,生活基本是自給自足狀態,物質生活的自足性和精神生活的和諧使勞動者擁有了一種寬容、平和的美好心態去麵對現實的生活,同時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美麗的世界。因此,瑤族是一個樂觀向上的民族,有著積極豐富的精神世界,樂觀與繁榮成為瑤族服飾圖案蘊含的基本精神。

瑤族人最盛大、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上半年裏叫討念拜節,也就是月半所過的節;下半年裏叫討僚皈節,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曆史。“討念拜”和“討僚皈”均是瑤語音譯,“討”是漢語“走”的意思,“念”是漢語“可憐”,“拜”是祭祀,“討念拜”意思是走過血淚的祭祀;“僚”是“詛咒”的意思,“皈”指菩薩,“討僚皈”意思是走過菩薩的詛咒。在這兩個盛大的節日裏,瑤族人身著盛裝,連續三天三夜盡情歡唱,載歌載舞,全族人民一同懷念和告慰自己的祖先,同時分享豐收的喜悅,他們把人丁興旺、五穀豐登、和和美美的理想寄托在歌聲和舞蹈中,同時以此為題材在服飾圖案上表現出來,很多有代表性的圖案紋樣,如“盤王升殿”“神馬騰空”“朗丘禦敵”“乘龍過海”等紋樣表現出樂觀向上的精神世界;“龍鳳呈祥”“百鳥朝鳳”“牡丹孔雀”“八仙拜壽”等紋樣呈現出一片繁榮的生活景象,這些紋樣在構圖上追求滿、完整,造型上追求大、靈活多變,形式上追求美,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製,結合現實的、想象的、看得見的、看不見的,觸及瑤族人民現實生活中全部的物質空間和精神空間,每幅作品隻要達到賞心悅目、怡情悅性的藝術感受就行。瑤族人民總是以堅定樂觀的態度,懷著滿滿的信心關注現實,以自己特有的圖形語言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瑤族是一個熱情開朗、幽默風趣的民族,他們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將最濃厚的內心情感和最淳樸的審美追求傾注於其民族服飾圖案的各種造型中,這些圖案不僅受到了瑤族民俗文化心態的影響,同時還受到其製約。我們透過反映出的深層次的民俗意識和民俗文化心理,再通過進一步觀察和分析其造型因素,可以找到其中最真實、最原本的內在聯係。審視這些紋樣,令人感受到的不僅是充滿真摯情感的藝術享受,更是心靈的滋養和升華,它散發著濃厚的民族本土特色,彰顯著淳樸實在的生活美,給人們帶來純真的生命感悟和藝術創作的本質精髓。瑤族人平和坦然的人生態度、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以及正直淳美的審美情懷都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源泉。

(注:本文為2008年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科研課題《湘南瑤族服飾文化研究及其資源的保護》,課題編號:08YBB092)

參考文獻:

[1]方地,劉衛寧.瑤族[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2]趙蘭.中國傳統吉祥圖案的審美價值與現代設計[J].絲綢,2000(8).

[3]汪光芫.試論現代裝飾圖案的觀念及創作思維[J].湖南包裝,2001(2).

作者單位:湖南湘南學院藝術設計係

(責任編輯:賀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