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鋼琴教學中培養學生正確讀譜的幾個環節(2 / 2)

三、回課環節

回課過程主要是教師用來檢查前一練琴周期學生對所練曲目的掌握情況。現實問題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都會抱著“我彈你聽”的心態來完成一首首作業。隻是彈得熟練,卻無關乎“心聲”,不能做到細致入微地去揣摩音樂所要傳達的意趣,沒有理解音樂語言的內蘊,也就是說學生在家經過這一段時間的練琴,還是沒能讀順、讀懂這首音樂。人與樂貌合神離,無法融為一體。這樣,學生對彈奏過程中出現的錯誤自然充耳不聞了。更有甚者,當教師問及學生這個錯誤之處時,學生一臉茫然,根本不知道錯在哪,也搞不清是平時練琴過程中出錯的還是在回課時由於緊張、缺乏自信等原因彈錯的。

麵對這種問題,筆者並不急於直接指出學生的錯誤之處,而是模仿學生,再現一次錯誤彈法,然後再將正確的彈法演奏一遍,讓學生通過聆聽對比,自己發現問題所在:是彈錯音了,還是沒有正確分句,或是音樂情緒表達不到位等。最後,在學生已明確這一個或幾個錯誤的前提下,引導其再仔細閱讀琴譜,幫助其解讀、分析出錯的原因,繼而逐步使學生養成合理的學琴、練琴習慣,樹立起正確、科學的讀譜理念及方法。

四、自我練習環節

學生在家練琴的過程,既是將教師上課內容及講解要領反饋表述的過程,也是自我督促、不斷思考、不斷修正、領悟提高的過程。這兩方麵互相滲透,互為補充,都極為重要。上文中提到了上課這一方麵,那麼,學生練琴時又該如何把握讀譜的規範性與正確性呢?

人們常說,音樂是無國界的語言,是人類情感交流的載體。普通的文字語言是說出來的,而音樂這種語言是唱出來的,由唱知其意。鑒於此,學生在練習彈奏一首作品時,就應當配合練習唱譜。可以簡單地哼唱樂曲的旋律,亦可以將音符的唱名直接唱出來。通過唱譜,學生能夠感知到樂曲的旋律線條與樂句句法,進而能夠較為準確地定位作品的基調與結構,並對樂曲做出相應的處理。例如旋律直線上揚,那麼音樂情緒就容易跟著高漲、激動,作品就多處理為漸強、拉寬、漸快等效果。反之,旋律迂回下行,音樂就更為明顯地表達出哀歎、憂傷、柔婉的情緒,樂曲一般就呈現出舒緩、漸弱等變化。這樣經由唱譜練習凝練出的音樂語意是由心而生、有感而發,雖不具有絕對性,卻符合普遍心理現象。這樣,學生對作品中在上述這些位置出現各種符號及處理就覺得順理成章,也就更易於將這些變化詮釋得渾然天成,更自然、直接地做到讀譜的正確性。

同時,也可以借助媒體方式來辨識自己彈奏某一音樂作品的正確性。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聆聽樂曲CD。學生可以在練習一首新作品之初,先大概聽聽唱片中樂曲的樣貌,經過初步練習之後,再詳細、反複地傾聽演奏家是如何把握某些樂句、樂段的,最後等全曲練熟後,再完整地聽辨,審視自己的彈奏效果與唱片中的音效有哪些差異。這樣,學生在不斷聽辨對比中,也能幫助自己提高表現力、理解力,更好地做到正確讀譜。

正確讀譜這一理念及習慣的形成,不是立竿見影,一朝一夕就能做到。它的建立必須靠鋼琴教師與學生及其家長共同努力,相互配合,長期堅持。教師在鋼琴教學中,也應當不斷摸索,日益完善各種方法,為學生真正懂音樂、真正具備較高水準的藝術素質與修養而努力。

參考文獻:

[1]關靜.如何提高鋼琴學生的讀譜和視奏能力[J].黃河之聲,2005(5).

[2]羅嘉.鋼琴演奏中的讀譜問題及對策[J].藝海,2007(5).

作者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藝術學院

(責任編輯:曹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