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管樂器練習習慣探析(2 / 2)

除了逐漸縮短延音休止,必須逐步開始把快音符的數量加到3—4個一組。三個音練習時,一長兩短,長音符放在第一、第二、第三個,或者在每三個音之間插入延音休止。同樣過程也應用於四個音一組。

不必限於已有的節拍組。用三個音一組練習二拍子句或兩個、四個音一組練習三拍子句都是有益的。哥拉曼的草山(Meadowmount),獨具文化,每個夏天把成群的小提琴家聚在一起幾個星期,在這位大師的指引下學習,可謂天才雲集,其中有人把《帕格尼尼Caprice No.5》(四元組的無窮動學習)根據自己的喜好割裂了。哥拉曼說:“現在用每弓三個音符演奏。”學生當然很狼狽,但其實是學到了寶貴的一課。

四、好的練習習慣之四:箝位(Clamping)

Green用“箝位”來描述把一首完整的曲子與從中摘錄的一組重複練習的音符結合起來。除了一些特別的練習曲,實際上所有樂曲都有不同難度的曲段,在“征服”了很難的曲段後,繼續使用變幻的節奏在合成完整樂曲時也很有用。

五、其他練習策略

1.音符循環:每段的每個音符都練習四次,讓大腦有時間轉到下個音符。然後減為三次、兩次,最終變成一次。

2.調整節奏:弦樂演奏者往往急於變換弓形;管樂演奏者則急於吹二連音的第一個音符;每個人都急於奏停頓前的最後一個音符,然後可以奏下節的第一拍,應注意“急衝”的普遍性。筆者發現,如果一段曲子奏得不均勻,幾乎都是由於某個或某些音符很倉促,矯正辦法是練習長節奏和短節奏,把倉促的音符加長。

3.交叉重音:在一段動人的曲段裏,用重音、不規則地放置長音或延音休止改變紙上的分組。將音符分為2、3、4、5、6、7、8和9個一組演奏音階和琵音;可以用重音實現分組:不同的清晰度;每2、3、4個音(等)的延長或停頓;還有最需要的——感情。哥拉曼設計了一段小提琴24音的音階舞曲,類似於《Beyond Baermann》中的舞曲,這使得同樣的練習可分成2、3、4、6、8、12個音,交叉重音也可與當代音樂的不規則節拍結合。

4.演奏練習曲:最終演奏者必須能把延音休止和延長音符一起消除。練習曲的目的是增長注意力集中時間和增強身體持久力。

5.休息:如果練習者的手(或口、舌)和思想都很累了,就要停下來休息,如果是鞭策一匹勞累的賽馬就會導致受傷,樂手也一樣。通常練習者多是自己強迫自己,所以練習時應該經常休息。

結語

本文的寫作靈感來自Green的最後一本書《成功地練習》(2006年由芝加哥GIA出版社出版),該書在薄薄129頁裏收編了練習弦樂和所有樂器的可靠而真正的方法。教任何樂器最成功的教師憑直覺或經驗都會明白,為了更好地演出,學生必須知道如何高效地練習。學會如何練習對於出色演奏非常關鍵,但練習出色不是自然而然的。所以,筆者的寫作目的是希望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總結和提煉,為學生的高效練習建立堅實的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Practicing Sucessfully.Chicago GIA publish house,2006.

作者單位:華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責任編輯:賀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