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李藩踏上了西去長安的迢迢長路,並心情坦蕩地說:“長安道路多風塵。”走在路上,他一直在想:一百多年來,多少趙李子弟風塵滿麵地走在這條古木蒼茫、寒山寥落的古道上,不是來,就是去,來來去去中,消耗了大半個人生。榮和辱、生和死,都在這條不可測的道路那端等待著他們。在槐霧城鴉中,李藩走進了長安。
當他從容登上瓊墀玉陛,本懷有成見的德宗望著李藩那張平靜的臉,由衷感歎道:“這怎能是做惡事的人呢!”
德宗不但沒殺李藩,還任用他做了秘書郎。
張愔即被任命為右驍衛將軍同正,兼徐州刺史、禦史中丞,充本州團練使,接著又加封徐州留後,成了名正言順的徐州軍政大員。
燕娘回到徐州,得知悟道法師圓寂,悲痛不已。
燕娘要去竹林寺拜祭悟道法師,同時要打聽幹娘的下落。
李真乙也正要查訪一下燕娘幹娘是個什麼麵目,便要求同燕娘一同前往竹林寺。
竹林寺本是中國第一位比丘尼駐錫的道場,早在291年,也就是西晉惠帝永平年間,仲誕女兒仲令儀降生到徐州,童年隨父母遷居洛陽,24歲出家,法名淨檢,並感化二十多位誌同道合的女子出家同修。到了晉鹹康年間,淨檢法師一心從事女子教育,讓人把握聖賢的智慧,全麵展示女性的能量和正麵作用,她從西域沙門受具足戒,把住持的道場起名為竹林寺,顯然與觀世音菩薩的應化有著必然的關係。她在洛陽西門外建造竹林寺,後回到徐州,在泗水船上受具足戒,不久應邀住持徐州的青園寺,皇帝聞訊後,將青園寺改名竹林寺,受皇封為徐州竹林寺住持。因此,徐州竹林寺也就成了大唐第一比丘尼道場,而她也就成了中國比丘尼的鼻祖。自淨檢法師後,經曆了一代代法師,她們以奉獻為修行,悲憫弱勢群體,痛恨為富不仁和奢侈無智,以人心向善為香火的理念,實現了自己精彩脫俗的異樣人生價值。曆代以來,竹林寺也經曆了頻繁的戰亂,屢毀屢修。唐代雖然戰亂不斷,但有李光弼、張建封等人的用心嗬護,才免於戰火摧殘。
竹林寺的這次大火,完全是悟道法師的人為所致,悟道法師的自焚,令徐州人大為震驚,也讓許多人費解。這其中的緣故,隻有燕娘心中領悟得出,她知道,悟道法師的辭世,定與幹娘有著很大關係,她是想以死斷了珍娘還生存在世的念想,她早知道主子的一片苦心,隻要悟道法師自己活著一天,她就不會離開竹林寺,然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朝廷查找主子的工作一直不斷,主子又寧死不願再進皇宮,這無疑是個十分難辦的事。看到當今皇上與生母不能團聚,這是人間多大的悲劇啊!自從李光弼大人的傾心維護以及李公公和張建封的心照不宣,悟道法師已經覺察到了這其中的難言之隱,從珍娘的一次次躲避和借故外出,她也依稀看到了珍娘生不如死的心境。
燕娘心中翻來覆去地折騰著,悟道法師的死就是要幹娘不要再回到竹林寺,就是要斷了德宗尋母的念頭;而幹娘不再回徐州來了,她燕娘沒法向德宗皇帝交代,她也不能交代什麼,她必須遵從幹娘的意願,幹娘誓死不願意做的事,她也無權甚至無法幹涉幹娘。如今,皇上已經派人專門來查此事,怎麼辦?幹娘會不會因為自己受到牽連而果敢現身?不,這是不可能的,即便幹娘現身了,她也不會承認自己的身份,這嵌玉金腕輪又如何解釋?都是自己的錯啊,為了讓幹娘能償還一片對子女親人的心願,竟然將幹娘的行蹤暴露在朝廷麵前,這分明是讓幹娘沒有了退路啊!怎麼辦?為了不讓此事連累孩子,不再讓幹娘現身徐州,她隻能學著悟道法師的決斷,斷了朝廷查找幹娘下落的線索,讓可憐的幹娘在這個世上多呆幾天。盼盼怎麼辦?她還是個孩子啊,還沒有成家,盡管有著張府的照料,但終歸不是長久之計啊,她需要盡快落實了盼盼的終身大事,才能心安理得地閉上雙眼啊!
燕娘一路想著,不覺到了竹林寺,她看到官府的人正在修繕悟道法師自焚的那間偏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