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替代成本決定你的薪酬水平(1 / 1)

替代成本決定你的薪酬水平

卷首語

作者:任玉明

很多人會覺得,同樣的一個公司,不同的崗位,甚至相同的崗位,為什麼薪酬水平會有差異呢?

在經濟學裏,有一個概念叫替代成本。具體怎麼樣的不記得了,但說的大概是:消費者從一種用一種商品替換原先的商品所產生的成本。我記得我們的經濟學老師舉的例子有饅頭和包子比較,柯達膠卷和富士膠卷的比較。替代成本低的例子就是,你天天吃饅頭,忽然有一天你想吃包子,那完全可以去吃,不需要什麼成本;膠卷也是一樣,如果柯達膠卷質量和富士差不多,那麼用哪個都一樣,這對於價格高的商品來說,競爭力就會下降了,因為消費者替代成另一商品時會有更多的購買者剩餘,替代成本很低。所以,往往物美價廉的東西很我競爭力。

將人力資源看作商品,道理也是一樣的。你的替代成本,決定你的薪酬。從經濟角度簡單地說,當企業覺得替換掉一個人成本很低時,甚至產生“購買者剩餘”時,那麼就有可能替換掉這個人。當然,這僅是從經濟角度來說,不排除那種人家老板是他大舅的情況。

企業換人,或者辭退人,都會考慮一個成本,這就是替代成本。替代成本低的人,充當的是被替換的角色。當然許多企業並沒有考慮得這麼深奧,考慮到的是,多久能招到新人,新來的人多久能上手,上手後多久能產生效益。比如一個銷售型的企業,一個每月銷售額靠前的銷售員離職,那麼替代他的成本是很大的。包括招聘新人的成本,及新人上手期間的機會成本(怎麼那麼多成本?!機會成本是無法計算的成本,就是你做了一件事,而不去做另一件事而損失的那部分收益)。

薪酬水平和很多因素有關,給多少錢,完全是企業的一個發展戰略問題。對於一些企業而言,可能他覺得能招得到人就行,那麼他的薪酬水平就不會高,但一些企業,需要留住核心員工,那麼他的薪酬必然要與員工的經驗成長成正比,當然,這就是我們說的績效。績效越高,替代成本就越高,企業替換他就需要支付較高的成本。既然替換成本高,那麼就寧願支付較高的薪酬留住這個人,而不願意支付替換的成本。

但有的企業不同,一個人在同一企業工作了10年,但薪酬一直不漲,其實不是你工作能力不行,隻是企業覺得替換你的成本很低。所以,要漲工資的話,要讓企業知道你的替代成本。

(來源:中國價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