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及趨勢分析
高教研究
作者:郭瑞玉 譚瑞庭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體係的全麵發展,獨立院校已成為了我國教育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的學生在高校畢業生中的比例也日益增加。但由於諸多因素的限製,獨立院校畢業生就業率長期低於統招院校畢業生,獨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已然成為了我國高校就業問題的重點之一。本文闡述了我國獨立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探討了“就業難”現象產生的具體原因,並給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以便有效解決獨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低這一問題。
【關鍵詞】獨立高校 畢業生 就業現狀 趨勢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製逐漸由精英化教育轉為大眾化教育,獨立高校畢業生須及時將“天之驕子”的觀念轉換為“普通就業者”。同時,由於受到了全球性經濟危機的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速度也出現了一定的減速,這也進一步導致了高校大學生就業難的發生。如:近年來,由於企業的經濟效益逐漸下滑,失業人員總數也不斷增加,為應屆畢業生尋求理想工作帶來了更大的壓力。然而,筆者經調查發現,當今社會對高層級管理與技術人才的需求仍然供不應求,但由於我國經濟的發展具有區域性失衡的特點,且人才流動不均勻,人才結構不合理,也導致了行業間人才供求矛盾的日益突出。因此,製定一套既符合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需求,又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獨立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成為了緩解我國獨立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的當務之急。
一、獨立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
隨著獨立高校招生人數逐年增加,畢業生的總人數也在不斷攀升。相關數據顯示:2006年,我國獨立高校畢業生的總人數為86萬人,而2011年,獨立高校畢業總人數已高達245萬人,增幅為105%,而就業率卻由60.6%下降到了40.3%。此外,2012年,獨立高校畢業生總人數為312萬人,除去15%的畢業生參加專升本、考研等,加上2011年就業的45萬人,本年實際獨立高校畢業生需就業人數以增加到了357萬人。
二、“就業難”現象產生的原因
獨立高校畢業生麵臨著日益嚴峻的“就業難”問題,導致此現象發生的原因諸多,筆者認為,以下三方麵是引發“就業難”現象的主要因素。
1.畢業生自身素質欠缺。畢業生素質欠缺主要表現為:
(1)獨立高校畢業生就業思維沒有完成現實化的轉變。目前,我國就業模式已由“統籌包辦”,轉為“政府調控、市場主導、學校舉薦”,這一轉變也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但大多獨立高校畢業生卻不能適應這一轉變,單純追求“高工資、高待遇”,導致自己進入了“就業難”的窘境;
(2)畢業生缺乏團隊、責任、職業意識。隨著社會各方麵的快速發展,用人單位對獨立高校畢業生的素質、能力等,也提出了更加嚴格的標準,而部分畢業生在校期間沉迷於網絡、不思進取,以致在尋找工作的過程中,因不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工作責任心,一度被用人單位拒絕。
2.教育體製存在問題。我國傳統的獨立高校教育體製,已逐漸無法適應當代社會的需求,主要表現為:
(1)市場已逐漸成為配置人力資源的基礎,而獨立高校的課程、專業與知識結構,難以適應國家對產業結構與經濟結構的調整,這預示著大學畢業生將麵臨就業問題。
(2)與精英化教育模式相比較,大眾化教育體係不僅對大學生的數量提出了要求,也對大學生的質量提出了新的標準,而受過去計劃經濟體製的影響,大多數獨立高校忽視了本校學生的就業層次,致使高校無法及時發展、完善教育體係,也難確保畢業生及時的就業。
3.用人單位觀念狹隘。筆者經研究發現,由於用人單位不斷擴大用人自主權,不斷提升引進人才的標準,致使獨立高校畢業生麵臨著就業難的壓力。例如:(1)用人單位單純追求“高學曆”,用人單位在招聘員工的過程中,常常忽視工作崗位對勞動技能的需求,隻是一味尋求高學曆者,這就導致學曆層次較低的專科生與中專生的就業難度加大;(2)用人單位除了看重學曆外,還十分注重名牌高校畢業生,而將一般獨立院校的畢業生拒之門外。筆者經調查發現,名牌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為85%,而一般獨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僅為2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