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如夢似幻 49 浮生——甜夢(3)(2 / 2)

陳展姚對陳洛陽是沒好臉的,在老太太麵前善能裝得三分客氣,老太太臉一轉,他就開始張牙舞爪。陳洛陽好脾氣,不與他計較。

無憂有時候忍不過,他還勸她,“小人得誌便猖狂。他的嘴臉奶奶未必不知道,她是在考量著我們。你若忍不得發了火,倒中了他的下懷。”

聽他分析,無憂立即收了自己憤憤不平的臉,心想:好險,差點上當。

無憂看他老神在在,一點不擔心的樣子,倒不由地為他擔心。她擔心陳洛陽這副溫文爾雅的君子模樣會鬥不過陳老太太和陳展姚。

“我鬥不過他?”陳洛陽哈哈大笑,自信地說:“你等著瞧吧,我會把他吃得渣都不剩。”

“你這麼自信?”

“因為機會總是親昵有準備的人。”

陳洛陽的機會說來就來,晚飯吃完飯,大家喝起今年的新茶。陳老太太和陳展姚的話題自然而然轉移到洋行的茶葉生意上。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茶葉的出口大國,紅茶、綠茶、磚茶在海外大受歡迎。

洋行經營華茶出口,先是接受外國委托,再通過買辦向上海的茶棧收購茶葉運裝出口。茶棧大多是中間商,茶源靠的是各產地的內棧,內棧則是通過茶行向茶園或茶農收集毛茶。茶行加工處理包裝成箱茶後運往內棧、內棧經理銷往上海的茶棧,再由茶棧進行推銷。換言之,洋行收購茶葉是通過洋行——茶棧——內棧——茶行——茶農來完成的。

但是洋行在向茶棧收購茶葉時,照例是無需先付款的。他們接受外國委托,再通過買辦和茶棧經理人取得聯係。由茶棧送茶樣到洋行,由洋行買辦交給外國試茶師。試茶師認可了,買辦再與茶棧經理人議定數量和價格,由茶棧發一整箱大樣到洋行,洋行核對無誤,在洋行的成盤簿上記下一筆,算是成交。此刻全部貨物仍由茶棧保管,洋行既不用給付貨款也不要預付訂金。等到茶棧把茶葉送到洋行棧房,拚堆打包,整船運往海外。洋行和外商銀行進行彙結,取得款項,方始開始給付貨款。

可見這茶葉生意如空手套白狼,自身不擔任何風險,沒有洋行資金流入。陳雪斌在世的時候,修山洋行的生絲生意已經做到歐洲美國。他最希望的是能把中國的茶葉也銷售到海外,有了茶葉和生絲這兩樣拳頭,洋行的生意就能更上一層樓。隨著陳雪斌的去世,出口茶葉的任務自然落在陳展姚的肩上。

想做出口茶葉生意最好的突破口是在德國。因為德商洋行在中國做茶葉出口的隻有新泰洋行一家,但是他們的規模很小,根本滿足不了德國市場需要。大部分的德國出口茶葉業務掌握在了英商怡和洋行手裏。怡和茶葉部的大班名叫f.p.lachlan,大家把他譯做“來去來”。他每年四月,茶葉上市時來到中國,一直做到九月結束回國。在向倫敦總行兜售生意後,再向德國、北非、美國兜售茶葉生意。第二年四月再來中國,如此反複十餘年。通過這樣來來去去、買進賣出,謀取巨額利潤。但這茶葉的標準好壞很不容易掌握,有時業內人士也無統一標準,所以大家常常喊茶買辦就“茶糊塗”。

茶葉的品質重在色、香、味,全憑茶師傅的眼睛、鼻子和口舌。茶師在洋行的地位很高。怡和洋行的茶師就由茶大班“來去來”自己親自擔任。歐美的經銷商很迷信這類專家。銷往德國、美國的茶葉隻要寫明“來去來”驗收的,不僅價高得很,還不過驗收照單全收。“來去來”不僅為怡和洋行評定茶葉,還接受其他洋行委托代驗茶葉。但是他為別的洋行驗收的茶葉等級總要比怡和洋行的低一個等級。哪怕茶葉出自同一個茶園也是如此。而且,不管他為你的茶葉評定的等級為何,你總要付他傭金——貨價的百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