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
且說張廣天和晶晶坐在山洞裏吃板栗,他看晶晶戴著花環、婆娑的黑發,鮮豔的麵孔,模樣實在太可人了,忍不住親了她一口。他抱住晶晶,用一雙充滿血性甚至野性渴望的眼睛看著她。
晶晶說:“別,萬一被人看見了就麻煩了。”張廣天堅持把她壓倒在地,伸手去解她的褲帶。晶晶用手擋住,勸道“太頻繁了會懷孩子的,等我們結了婚,我隨你怎麼來,我求求你好嗎?”
張廣天心軟了,或許是因為理智,或許是因為真愛,或許是他經不住晶晶的哀求。晶晶就把一顆剝好的板栗塞在他嘴裏,借勢推開了他。
這時那方狗子已經爬到山頂上,他看見一群人在山窪裏砌田坎,估計他爹也在那裏,就像野雞一樣張翅飛奔下去。
張廣天和晶晶兩人又坐下來一邊吃板栗一邊談天。
當時已是午後,滿山的樹木被陽光照得嬌豔欲滴,懸崖上的幾棵鬆柏顯得更加翠綠。偏西的日頭從密林間射過一道道金光,一直照到山洞口,斑斑點點地撒在他們身上。幾隻不知名的翠鳥飛落在附近的樹上,又蹦蹦跳跳,不時發出悅耳的鳴叫。
晶晶望著山光,聽著鳥語,若有所思地說,我還是覺得少年時代最幸福,特別是發蒙讀小學的那幾年。1954到1956年,那三年真是流金歲月。我們老家在興山縣農村,祖輩都是農民,土地改革時劃為中農成分,家裏分了三畝多地,還置了一台織布機。父親先是在村裏當民兵,後來當“工作同誌”,成了國家幹部,母親和祖母在家裏種地織布。村裏家家戶戶也都分了田地,還組織了互住組,田野裏耕作忙碌、房舍間炊煙繚繞,人人臉上都是笑逐顏開。這可是幾千年以來,中國農民真正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的夢想啊!我1954年發蒙讀書,每天早晨蹦蹦跳跳去上學,學校裏紅旗飄飄,打鼓吹號,少先隊員戴著鮮豔的紅領巾站隊敬禮,我們一齊唱隊歌”,說著,晶晶就輕輕地哼唱,張廣天也合唱起來:
“我們新中國的兒童,
我們新少年的先鋒。
團結起來繼承著我們的父兄,
不怕艱難不怕擔子重。
為了新中國的建設而奮鬥,
學習偉大的領袖毛澤東。
毛澤東新中國的太陽,
開辟了新中國的方向……”
這歌詞是郭沫若寫的,後來修改了,隻有50年代初的小學生才這樣唱過。當時張廣天和韓晶晶就這樣深情地唱著,共同沉浸在金色童年的美好回憶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