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大家當官是為了什麼?這個問題實際上很好回答,有一句罵貪官的話說得十分的有道理叫做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當然大家夥兒當官並不是為了撈銀子,因為那是當貪官才玩的低級把戲。
還有一句話和這句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正好匹配那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如果說當官是為了更好的撈銀子的話那麼一家人一族人更好的一起撈銀子豈不是更好。到時候自己住兩間破爛房子,自己宗族良田萬頃。即維護了我為官的清名又達到了興宗旺族的目的豈不美哉?
絕大多數人當官便是為了撈銀子,有些人是為了自己撈銀子,但多數人是為了讓他的家族一起撈銀子,畢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對不對。因此每當一族在朝中有個七品以上的官員時,該族必為當地首屈一指的大族,除非當地還有一個名門望族當的官此他們的族人更大。
自從以商鞅為代表的法家變法開始,泱泱華夏便開始進入到封建社會這一偉大的時代。士農工商四個階級開始出現,而這士農工商裏麵的士便是指的權貴階級,他們占用了大量的社會資源(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銀子)所以便有了大多數人擠破頭了往裏麵鑽。
儒學為什麼能夠霸占華夏思想界的主流這一位置?說白了就是從漢武帝開始,隻有儒生能夠當官。大明朝的讀書人為什麼有免稅見官不拜等一係列的優惠政策?為什麼宋朝時有狂生說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還不是因為皇帝手下的做官的小弟都是一群讀書人的緣故。當然皇帝手下還有一群帶著兵器的小弟,但是不是有句話說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嗎?所以相比起來皇帝更喜歡的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弟。
當然做官還是有個三六九等的,有些位置是個死位置做一輩子都是那個位置而且也沒有銀子撈,有些位置則是送死的位置例如順天府尹雖然是三品大員可是短短了三年間就換了整整四任,現任順天府尹他的三位前輩正在邊疆為我大明朝拋頭顱灑熱血。
所以要想擁有一個好官位來撈銀子便變得至關重要。而擁有一個好官位不僅僅要多才多藝擁有一腔熱血抱負,更重要的則是有一個賞識你的上司。所以在你未來的上司沒有當上你的上司的時候,判斷他是不是能夠成為你的上司,能不能夠及時地提前地拍上他的馬屁。
所以說官是一門很大的學問,這門學問大得讓人一輩子都學不完。而這一係列的學問正是那群心思靈活的官員思考著未來首輔接任排序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