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看那個在太子詹事府混日子的楊廷和,就因為他是太子的老師居然在很多老前輩沒有退休的前提下入閣了。在看看司農寺的那幫子家夥,雖然常常不在京城魂混,但是就是每天的在菜市場買菜的大爺大媽們都會稱讚他們兩句。
至於和太子對著幹的就不用他老人家親自動手,你的上司或者是你的上司的上司就會拍著你的肩膀:“小子我很看好你這份忠心,現在邊關缺少兩個主事的人,你去那裏鍛煉鍛煉。”然後那些人就從此消失在京官的眼前。
所以為了大家的光輝未來,在京官員一致決定服從太子安排跟著太子吃香的喝辣的。所以對於這種太子出的主意好好打聽打聽,就算不把跟自己沒有什麼事情,但是誰沒有一兩個小舅子啥,到時候找找關係跑跑門路搭上這趟順風車還是可以的。
所以一下子,滿朝文武打聽這兩所書院的人便漸漸多起來了,一些人都通過關係把這問題都問到內閣首輔劉健家裏麵來了。可是他們並不知道這位劉閣老也是對於這件事情一頭霧水,當下把自己的孫子劉成學叫到自己跟前仔細地詢問。
劉成學走進自己爺爺的書房,向著自己的爺爺跪下行禮,然後站起來:“爺爺,您找我有什麼事?我昨天約了戴進準備去城西的鏡子作坊裏麵看一看,而且最近我和戴進根據老大.....太子殿下的那本《光學》研究出來了千裏眼那個東西,今天準備去做一個呈進宮去,讓太子殿下好好看看。”
劉健看著自己這個才十一歲的次孫心裏忍不住歎了一口氣,這孩子的哥哥一年前就去世,所以現在這個孩子就是他劉健的獨孫。按道理生在宰輔之家,應該是熟讀四書五經,在考個功名種個進士啥的。結果進宮去陪太子讀了幾年書就和戴珊的那個孫子一起漸漸的迷上太子所提倡的格物之學,搞得現在連家都不怎麼回整天就泡在太子修建的皇明研究室裏麵,也不知道幹些什麼。
按道理說自己的孫子這麼的不務正業,劉健還是應該教育幾句的。但是自己的孫子變成這樣一是有宮裏麵的那位再給他撐腰,二是自己的孫子這兩年跟著太子創辦那個所謂的集團企業賺了不少銀子不僅僅他這個當爺爺的每年都守著那點銀子幹點為國為民的大事,而且自己家裏也並不富裕自從有了那點銀子自己這個閣老出門也風光了一些,三是自己的孫子自己知道,不喜歡讀書,科舉應該是無望的,現在就在太子手下當著的差事辦一些為國為民的實事,就算以後當不了官太子也斷然不會虧待他的。所以對於自己的孫子沉迷於這種所謂的格物之學,他劉健也隻有睜一隻眼閉一隻。
劉健咳嗽一聲,示意自己的孫子要注意和長輩說話的語氣而後開口:“那個什麼皇明教育投資集團,你有沒有跟著摻和,太子的葫蘆裏麵賣的什麼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