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溥見到朱厚照答應便開口問道:“那就恕老臣僭越了,既然殿下和聖上都想讓老臣留下來,那為何還要準了老臣致仕的奏疏?”
朱厚照:“七十致仕這是文官的鐵律,不容更改。過段時間李師傅他們就會開始修大明會典,這個潛規則我也要寫進大明會典裏麵,從此官員每過七十大壽的第二年就會自動致仕,不許在朝為官了。幾品官員該多少歲致仕這些都應該寫進《大明會典》裏麵,至於具體的流程該怎麼辦?這些到時候我也要與諸位先生商量。”
徐溥聽到太子把這個潛規則寫進會典隻覺得有些小題大做:“哪裏有官員不願意七十致仕的?殿下還是多慮了。”
朱厚照搖了搖頭:“可不見得,雖說現在還沒有出現過,但是並不意味著以後就不會出現了。萬一子孫不肖,皇帝奪情讓一個首輔幹到八十歲呢?”
徐溥不知道,朱厚照可是清楚得很。原來時空的也就是他的下一任皇帝那位迷信道教的世宗嘉靖可是放任嚴嵩在朝堂上幹到八十歲了。接近二十年的首輔,可是產生了大明朝真正意義上的一個黨嚴黨,大明也是那時候起開始滑向深淵的。
徐溥不知道嚴嵩的例子,但是一聽到太子說的一個首輔幹到八十歲就不寒而栗。久居官場的徐溥明白,若是一個首輔幹到八十歲在內閣中最起碼也混了二十年,他的門生子弟遍布全朝。那個時候就算這個八十歲的首輔在忠心,也難免走上權臣這條欺上瞞下的道路,若是皇帝在昏庸一些這大明朝怕是徹底的完了。
一想到這裏徐溥不由得再一次感慨太子的天子聰穎。這幾年的相處下來,與他們這些人主張的解決問題的做法不同的是太子更喜歡防患於未然。
徐溥:“殿下英明。還有一事敢問殿下這七十致仕的官員該如何安置?”
這個問題是徐溥最想問的,若是政策好的話誰願意冒著生命危險回家呢?怕是沒有一個人願意去哪鬼門關走一趟吧。反正徐溥對於這個老年人不宜舟車勞頓的這個感覺徐溥是深有體會。記得六十歲的那年河南大雪,他徐溥臨危受命前往河南走一遭,這一去在路上半條命都沒有了。六十歲的人尚且如此,更何況七十歲呢?
朱厚照:“這問題我和父皇暫且商議的是七十歲致仕的官員,若是自願離京歸家的配太醫院醫士一名照顧其歸家,若是不願意離京的官員朝廷會出資香山修一個用於官員養老之所並且平時有十名太醫常駐,有生之年朝廷都會支付薪俸,另外如有官員子孫在外為官的,可以優先提調進京。其他的到時候如果有需要的再談吧。”
“這……”徐溥顯然對於這種安排顯然不是那麼滿意,可是太子的下一句話可是他嚇個半死。
“香山上還會修一個行宮,以後皇帝老了也會住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