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個聲音,百官立馬安靜了下來:“臣等恭請聖旨。”
劉順:“朕心甚慰”
百官:“臣等謝恩”
劉順:“諸位大人還請回吧。”
馬文升:“劉公公,太子殿下出了坤寧宮呢?”
劉順:“小爺還在坤寧宮中。”
馬文升:“那我等還是不回去吧,我們今天就是要在這跪倒皇上把太子殿下請出坤寧宮。”
劉順聽到這話,忍不住大喝:“大膽!!!”
在場的官員卻是不理劉順的這聲大喝,繼續說道:“臣等泣血拜上,太子乃大明國本,社稷副君。今內閣無教,太子身臨險境,於國於家皆無益處,臣等懇請聖上救太子於水火之中。”
看著這群固執的人,劉順搖了搖頭。他就知道今天的這件事沒有那麼容易善了,還好今天出門時候的皇上準備了二號方案,不然他怕是不好交代。他向後麵跟隨的太監揮了揮手,一群太監從後麵的大門裏排成兩列走了出來。左邊的太監手裏拿著一件棉襖和頭巾,右邊的太監手裏拿著一把雨傘。
每個冒雨跪在地上的官員這會兒左右兩邊都站著一個太監,一個太監替他們擦幹身上的雨水又把棉襖替他們換上。這個時候又有一隊宮女每人手裏端著一碗薑湯,站在了百官麵前。
正當有官員準備問劉順這樣做的含義的時候,劉順開口:“諸位大人,有上諭。”
百官:“臣等接旨。”
劉順:“列為臣工公忠體國,朕心甚慰。爾等若不願離去,今賜爾等雨傘一把,棉衣一見,薑湯一碗。”
坐在下麵的百官麵麵相覷。這個時候劉順輕咳一聲“咳咳”
百官:“臣等叩謝聖恩。”
劉順:“諸位大人既然不願意離去,那麼就把薑湯喝了,穿上棉襖,繼續喊吧,咱家就在這裏等著諸位大人離開。”
百官看到眼前的事情哭笑不得:自古午門進諫,無非就是從生死場上過一場。遇到殘暴點的君主都能在午門外仗打百官,遇到仁慈點的君主也就是充耳不聞罷了又或者是被迫向百官低頭承認錯誤。可是這又送衣服又送薑湯但就是死活不答應的君主卻是亙古未有啊。
不過這會兒跪諫的百官好歹有點職業精神,對於喝了薑湯又繼續扯開嗓子吼道:“臣等泣血拜上,太子乃大明國本,社稷副君。今內閣無教,太子身臨險境,於國於家皆無益處,臣等懇請聖上救太子於水火之中。”
不過自從這次午門跪諫之後大明朝的後繼之君發現了他們的老祖宗給他們留下了一個另類的解決辦法。那就是恩施。無論你怎麼勸,我就是不改。你勸得越多,我就賞得越多,反正就是一句話:“朕就是不改。”孝廟皇帝發明的這種恩施的辦法有效緩和了君臣之間的矛盾,並且保住了在君臣鬥爭之中皇族的顏麵以及君王的威嚴英明。被後世之君廣泛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