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科普工作,推動鄉鎮發展
出類拔萃
作者:林揚揚
摘 要: 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逐步推進,其對於廣大農民自身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時代要求我們著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強大的人力資源優勢,從根本上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由此,重視、做好基層鄉鎮的科普工作,麵向農民開展科學技術普及,切實提高廣大農民的科學素質,對於推動我國農村地區的進一步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鄉鎮科普工作 現狀 落實方法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影響和製約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最重要的問題。早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為了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我國經濟體製改革就率先在農村開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的實行,大大調動了廣大農民生產的積極性,推動了我國農村經濟的恢複和發展。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在黨和政府的關注及政策的引領下,我國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相對穩定,糧食產量逐年創新高,廣大農民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成為我國新時期農村發展的目標。農村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廣大農民的努力,在越來越強調科技強國的今天,發展農村經濟就需要廣大農民自身素質特別是科學素質的提升。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強大的人力資源優勢,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迫切需要,是從根本上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的有效途徑,是建設新農村的基礎性社會工程。由此可見提高農民科學素質的重要性。
這就意味著新時期要發展我國的農村經濟,必須重視基層鄉鎮的科普工作,切實提高廣大農民的科學素質。因此,做好基層科普工作,特別是鄉鎮科普工作對於推動我國農村地區的進一步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
需要我們清醒認識的是,因為受一些主客觀狀況的製約,就當前來看,一些問題的存在,影響著農村地區科普工作的進行。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麵:
(一)廣大幹部群眾的科普意識有待加強。
雖然上級政府機關和各級相關管理部門都在強調科普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科普工作往往被其他工作擠占,工作過程中時效性不夠,也就是落實不夠。對於廣大群眾來說,因為缺乏對於科技興農的準確認識,其對於科普工作比較漠視,積極性不足,這嚴重影響了科技興農的效果。
(二)基層相關機構不穩定。
科普工作本身是需要持續、不斷地投入才能逐漸顯示其工作效果的,但是因為受功利主義思想的影響,部分地區相關的機構建設滯後,技術和設備明顯存在不足;尤其是相關的專業技術人員,人數缺口明顯,而且流動性很大,留不住人才且缺乏穩定的體係保障,成為製約基層科普工作的主要問題。
(三)科普設施匱乏,資源共享平台滯後。
突出表現在科普陣地建設滯後,很多地區都沒有科技活動中心等專用場地,科普畫廊、科普櫥窗、科普宣傳欄數量少,檔次不高,內容更新不及時。部分鎮鄉和大部分村沒有科普活動室、培訓室和電教設施,資源共享平台建設較慢,科普信息不能有效共享。
(四)活動缺乏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