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夏洛特·梅森所處的二十世紀初,還是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都麵臨著一個共同的難題,那就是以考試為中心、以成績論優劣的學校教育,容易磨損孩子的性格。針對這個難題,梅森為我們指出了一條出路:“我們要做的是,直麵現實,吸取學校所提供的精華並心懷感激,弄清楚學校所不能提供的文化或道德訓練是否可以由家庭來提供。”她從智力、道德、體育、審美等方麵闡述了家庭訓練應怎樣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在智力方麵,父母要密切關注孩子的學業情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給孩子以學業上的支持。在道德方麵,父母要培養孩子對父母的尊敬、感激、體貼和禮貌,這是孩子全部道德的基礎。在體育方麵,父母要幫助孩子妥善安排時間,確保孩子進行適當的戶外運動,保證身體健康。另外,父母還要在家庭中通過讀書、繪畫、音樂等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
夏洛特·梅森向我們傳達了家庭訓練的要旨:父母要保持對家庭的控製,使孩子處於穩固的家庭管理之中。不穩定的生活對孩子的性格發展有很大的負麵影響。夏洛特·梅森還給出了保持家庭控製的秘方:“讓孩子處於接受者的角色,父母則處於給予者的角色。給予者的角色要做的不純粹是身體上的關心和照顧,還有對孩子的有責任心的培養、有規律的訓練。”
最後,夏洛特·梅森通過分析喬·尤爾、彭德利斯、歌德等人的成長經曆,向我們揭示出環境對人的性格影響,讀此書後會使我們掩卷深思:我們應該為孩子的性格成長營造一個怎樣的環境?
《如何培養孩子的性格》是家庭性格教育的經典之作,它使我們看清了家庭教育的目標和真諦,正如夏洛特·梅森所說:“當一個人了解了每個人應該知道的知識時,當他在培訓過程中找到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時,他就已經接受了教育。我們已按照你的要求將他交到你的手中,而且我們已在你的麵前展示了其中一種可能的成就的情形,那就是性格的養成。沒有達到這點的教育,都將一事無成。這就是我們所做的。”
責編 王敬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