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100歲關鍵在中年——洪昭光談中年健康
當今,健康已成為人們最關心的熱點話題之一,因為健康的成本越來越高,疾病的負擔越來越重,而健康又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元素。沒有健康就沒有小康,沒有健康就沒有一切。
那麼,健康是什麼呢?
從社會學意義上說,健康是一種節約,健康是一種和諧。
2001年,我國衛生資源總消耗為6工40億元人民幣,占當年GDP6.4%,因病,因傷殘,因過早死亡損失7800億元,占GDP8.2%,合計約為工4000億元,占GDP工4.6%。而近年來,其增長速度已遠超過國民經濟增長及居民實際收入增長速度。14000億元,這是什麼概念呢?長江三峽工程舉世聞名,15年總投資才2000億元;南水北調是跨世紀工程,50年總投資才5000億元。而健康問題一年損失上萬億元財富,這是多麼驚人。而更為嚴重的是,健康問題帶來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和無法估量的肉體精神痛苦等社會問題。
人的生老病死正如花開花落一樣,是大自然的循環,但人活要活得健康,死要死得明白。自然凋亡是無病無痛,無疾而終,平安百歲,快樂輕鬆。但大多數的人是病理死亡,即過早死亡:中年得病,肉體痛苦,精神折磨,身心煎熬,人財兩空。
美國的研究表明:高超的醫療技術可以減少工0Z的過早死亡,而健康生活方式不用花多少錢可以減少70Z的過早死亡。也就是說,大多數人可以通過自我保健達到健康百歲。我國的研究表明:1元的預防投入可以節省醫藥費8.59元。臨床經驗表明又可相應節約近百元的重症搶救費。
中年是關鍵
人生百歲大致可分三個階段:30歲前為青少年,30-60歲為中年,60歲以後為老年。
30歲前,青年人精力充沛,慢性病很少。60歲後,現今老年人已比較注意保健養生,衰老速度並不快。但在30~60歲期間,正是奮鬥拚搏期,人與人之間的健康差異越拉越大,在60歲時,幾乎不可同日而語。有的精神矍鑠,有的風前殘燭,有的已然過世。因此人生健康的差異取決於中年。
中年健康又取決於什麼呢?
取決於對健康的觀念。因為健康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有了正確的觀念,就能懂得健康在我不在天,自己是生命的主人。隻要戰勝自己的無知和愚昧,健康就在你手中。
不同的觀念決定了對健康的四種態度:聰明人主動健康,投資健康,健康增值,一百二十;明白的人,關注健康,儲蓄健康,健康保值,平安九十;無知的人,漠視健康,隨心所欲,健康貶值,帶病活到七十;糊塗的人,透支健康,提前死亡,生命縮水,五十六十。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付出才有回報。一些白領、骨幹、精英,他們雖然擁有智商,卻缺少健商,雖然學有所成,有房有車,卻沒有學會關愛自己,放飛心靈。結果一個個遺憾地死於無知。痛惜之餘,還需再重溫一下前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中島宏博士的話:“許多人不是死於疾病,而是死於無知。”“不要死於愚昧,不要死於無知。”正是:“煩惱是想出來的,疾病是造出來的,肥胖是吃出來的,健康是走出來的。”
中年人該怎麼辦呢?
中年人要健康,必須抓住四句話:三十努力,四十注意,五十輕鬆,六十成功。就是說要早抓。30歲時就要努力培養健康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是l,其他是0”,“愛妻愛子愛家庭,不愛健康等於零”。40歲時,是轉折點,發病危險性大增。男人四十,十麵埋伏,誰來領路?女人和書。要多關注家庭,“早上出門牽牽手,神清氣爽往前走;晚上回家牽牽手,一天勞累無憂愁”,多話聊,用“心”話聊,用“情”話聊,多看妻子,深情地看,據法國的研究經驗,這樣就可減少家庭的“亞健康”。
有一種觀點:我愛上海牌男人,上海男人懂得生活。說的是上海男人特愛家,在家中男女平等,常早起送孩子,回家下廚房,家中其樂融融。
我認為,這是一種引領社會新潮流的健康時尚生活方式,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這與最近零點公司的調查結果相符。零點公司對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等七城市1888名18-60歲居民的調查發現同樣趨勢。婚姻家庭成為男人人生價值的重心,以“家”為貴的文化深入人心,在男人最珍惜的事情中,家人健康13.6%,家庭美滿12.3冕,好妻子10.5%,好職業8%,子女有出息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