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網絡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學術交流
作者:李秋仙
【摘要】教學的網絡化已成為當今社會教育的一大特征,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隻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體現出學生的學習優勢。因而要找到一種讓學生對學習感興趣的學習方法那就是自主學習,而網絡恰恰充當了這個角色。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平台,即進行“自主發現,自主探索”式的學習平台。網絡環境下學生的自主學習作為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具備了許多傳統教育環境下不具備的優勢,它能使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得以充分展示。
【關鍵詞】網絡環境;自主學習;學習興趣
一、引言
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利用網絡環境提供的學習支持服務係統,能主動有主見地探索學習。它不僅使學生能學好本學科的知識,還能發散到其他學科,這種學習同時也是淺層次的研究性學習,它能培養學生適應信息化環境中的學習,生活和工作。通過網絡可以幫助學生學習,網絡環境下可培養學生創新學習的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自己不懂的問題,而老師又不在的情況下,學生可以到網上查閱相關的資料,這一點非常方便。這樣學生會覺得學習不再是一件難事,從而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網絡環境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角色關係也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它更有利於學生自主的、個性化的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為學生實現自主學習創造了更大的空間。
二、要在網絡環境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麵入手:
1.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
在網絡環境下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主要解決的是如何科學合理地運用網絡技術,發揮網絡優勢,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獨立專研的精神以及創造性思維的方法。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是教學得以成功的重要條件。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方式,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麵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動機的形成。教師在教學中可根據學生學習興趣的不同,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例如,信息技術基礎教材第四章第一節《編製計算機程序解決問題》,對於高中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難點問題,教師在教學中也很難講解透徹,學生也不易接受,這時我們可以根據學生喜歡玩遊戲的特點,讓學生在遊戲中學習,從而降低本章內容的教學難度。
學生要學好,首先要對學習的材料具有濃厚的興趣。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也是教學的關鍵所在。
2.學生應有自主學習的意識,改變學習方式
傳統的課堂教學以“選拔”為目標,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多采用灌輸的方式,教師起主導作用,以講為主,學生則以聽為主,極大束縛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的發揮。如果能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那麼學生將會終生受用。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必須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教師要以現代教育技術理論為指導,充分發揮網絡環境的作用,使學生由“畏學”到“敢學”,變“苦學”為“樂學”,自覺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同時學生應該由過去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被動接受知識的“配角”轉變為主動學習知識的“主角”,學習過程也不再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一種負擔,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權掌握在學生的手中,有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在網絡環境下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地點和學習方式。同時教師應創設多種問題情境,優化知識形成的過程,改進教學方法,通過“課內—課外”相結合、“個體—合作”相結合,提高獲取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而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學習信息的及時反饋和有效的評價,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
3.教師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
良好的學習環境是學生學習必不可少的,環境可以影響一個人的學習,生活等多方麵。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不夠充分,而網絡能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地點和學習方式,為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提供方便。所以教師有必要將網絡技術整合到教育中來,為學生創設更為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