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兩岸猿聲(2 / 2)

次日一早,徐庶終於踏入了郡府高高的門檻。劉焉卻是姍姍來遲,身後帶著幾個彪形大漢,直入郡府正中的議事廳,端坐於高台之上,大喝一聲:“將昨日攔我車馬的狂徒拿下!”

徐庶被幾個大漢捉小雞般扛上議事廳來,雙手反攏,捆了個結結實實。那幾個劉焉的守衛想強壓著徐庶跪下,徐庶昂然不跪,忽然膝蓋挨了重重一腳,徐庶站立不穩,噗通倒在地上,立刻又掙紮著站起,怒目瞪視劉焉。

劉焉雖已年近五十,但保養得當,皮膚白皙,倒像是三十多歲的後生。見徐庶十分硬氣,從腰間掏出一把晶光燦然的匕首,輕輕削著指甲輕蔑的道:“吾乃漢室宗親,漢景帝之後也。當今聖上,論輩分也是我的子侄。陳龍不過區區一個說不清來曆的混混兒,也敢到我這裏吆五喝六。看在你還有幾分硬骨,我就給你個說話的機會。若你不能說出讓我信服的理由,我這裏有的是讓人生不如死的酷刑。”

徐庶夷然不懼道:“君郎刺史,我不過一個小小使者,沒想到竟讓刺史畏懼如此,想是聽過我主陳龍的威名?今日我之將死,根本不值一提。可刺史大人困死益州,就在眼前,到時候別後悔沒聽我今天這番話。”

劉焉聞言,臉色一怒,忽然哈哈大笑道:“吾益州兵強馬壯,山川雄奇,江流湍急,道路險阻,世世代代可傳承下去,誰敢來捋我的虎須?”

徐庶也哈哈大笑道:“我聽說益州分為東西兩川,怎麼區區一個漢中,蘇固之流占據已久,怎麼不見刺史大人拿下?照我看,您隻是一個東川刺史罷了。”

旁邊的打手喊了聲:“大膽!”正欲出手毆打徐庶,劉焉忽然重重咳嗽一聲,揮手止住了打手道:“你主陳龍,偏在零陵一隅,又有何能為?”

徐庶大聲道:“我主陳龍,乃天人也。自從劉度讓賢,劉賢歸心,起於零陵,不過數千兵馬。製定新政,廣受流民,授予田畝,百姓安居;又有將士用命,荀氏家族、陳氏家族、龐氏家族、均有名士輔佐我主。黃巾作亂,我主奉詔討伐河北黃巾,不過數月,斬匪首張角頭顱而歸。輕取衡陽,拿下桂陽,交州士燮傾心投降,青龍軍擴張至十餘萬眾,不過都在旬月之間。可謂天時、地利、人和盡得矣,一飛衝天,指日可待!”

“反觀君郎刺史,把個小小益州當做安身立命之所,滿足於割據一方,將不過幾十員,兵不過幾萬人,連應該屬於閣下的西川,都掌握在蘇固之手。請問,刺史大人欲去一趟長安,難道還要跪下請蘇固給您讓個道嗎?”

劉焉闃然一驚,拍案而起道:“鬆綁!”

見手下一時沒反應過來,劉焉拿了匕首,親自下堂,將徐庶雙手的繩索割斷。扶著徐庶雙手道:“先生,我何嚐不日思夜想,如何拿下漢中。請先生有以教我,陳龍刺史遠在零陵,如何才能助我成功?”說罷竟是躬身一揖。

劉焉其人,並非一無是處,他年輕時在州郡任職,因為宗室身份而被授予郎中一職,後因座師祝恬去世而離職。在陽城山,講學教授。後被推舉為賢良方正,司徒府隨即征辟。曆任雒陽令、冀州刺史、南陽太守、宗正、太常等官。

為官期間,劉焉目睹漢靈帝朝綱混亂、王室衰微,故向朝廷建議說:“刺史、太守行賄買官,盤剝百姓,招致眾叛親離。應該挑選那些清廉的朝中要員去擔任地方州郡長官,借以鎮守安定天下。”他本人自請充任交州牧,意欲借此躲避世亂。後來陰差陽錯,到了益州上任,暗中殺害天使,隔絕道路,遂行割據之事。沒想到派到漢中的蘇固,挾漢中地利,再度割據,反倒控製住了益州通往京都的咽喉。劉焉一直耿耿於懷,但兵力有限,始終沒能趕走蘇固。忽然來了個當紅炸子雞陳龍的特使,劉焉怎會放過這個機會?

此後,劉焉和徐庶一拍即合,全盤答應了與陳龍合作的條件,徐庶一帆順水而下,後麵是劉焉派來的二十餘條兵船,在秭歸南岸將已經秘密集結的青龍軍約三萬人趁夜接上,沿嘉陵水路直到劍閣。

陳龍仍坐鹽船,隱瞞了自己的身份,他可不想輕易驚動劉焉,反倒讓人起了其他的野心。這一日,船到江州,幾人剛剛走下船梯,見船梯邊早有一人等候,仔細一看認識,卻是張寧手下的暗探頭目,昔日黃巾首領蘇曼。蘇曼一臉疲憊之色,躬身施禮,輕身言道:“主公,我已在江州等候多時,大事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