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學校後,除了正常上課,便是去吳老師那繼續學習心電磁理論,論人類異能與大腦的關係等。
到了下午下課後他就向破舊的宮觀跑,《周易》畢竟玄奧難懂,都是將變化之道的,便虛心向老道求學。
張凡說道,“老道長,你讀過《易經》嗎?”
老道正在閉目打坐,聞言並沒有睜眼,淡淡的說:“怎麼問起了《易經》,難道你要學它?”
張凡自然不會將錦衣衛計劃告知,便說自己從小對道家的東西很感興趣,尤其對上古奇書,老道見張凡一幅勤懇求學的樣子深感欣慰,“其實這《易經》不是一本天書,而是三本,西周的《周易》,商朝的《歸藏》,夏朝的《連山》,據說能參透這三本便能洞悉天地變化,進化可以窺探《伏羲八卦》的奧秘!”
老道睜開眼睛,他環視四周說道,“就像這道院的一切,每時每刻不在變化,易經就是在教導我們如何麵對變化!”
一歲一枯榮,就如這日月運行之道一樣,日月無人燃而自明這是非人為的自然,是簡易;但是它們的位置、形狀卻又時時在變,這是變易;然而不管怎麼變,它們又總是東方出、西方落,這是不易!
謂之三易!
這套言辭張凡聽著雖說像天書,但也覺得冥冥之中好像有股難以捉摸的力量在永恒不變的催動著萬千變化。
張凡推測道,“莫非這個組織要我們學習周易,就是為了破除這錯綜複雜的案件現象,去尋找裏麵的唯一真相!還真是用心良苦啊!”
受到老道的一番言語的洗禮後,張凡讀周易之後的腦袋稍微清醒了些,他從懷裏取出一個小葫蘆遞給老道,“老道長,知道你喜歡葫蘆,這個小葫蘆送給你!”
老道接過葫蘆,眯起眼睛左看右看。
“不用看了,不是股古董,學生我怎麼能買得起古董!”張凡笑道。
老道笑道,“那就謝謝徒兒了!”
“什麼?道長,你收我做徒弟了!”張凡有些驚訝。
老道依舊在把玩葫蘆,“在我這聽了幾個時辰的《易經》,你又拿不起學費所以隻好收你為徒弟了!怎麼,你不願意?”
張凡其實現在手裏有錢,隻是那兩萬元他始終不敢動,用了總覺得有些不踏實,既然現在老道收他為徒,他就有了靠山,打算用這兩萬元修繕一下道觀,即使將來這錢有問題也有人頂著,想到這裏張凡偷樂了。
可是張凡還想著娶媳婦,如果成為了道士,那豈不是酒色不能沾!這比要了他的小命還要殘忍,張凡自己非常清楚,他是一個悶騷男。
“放心吧,你跟著我,做記名弟子,無須出家!”老道似乎看出張凡的擔心,解釋道。
“不 ……願意,當然願意了,隻是徒弟我悟道資質不佳,所以一直不敢造次,其實我早就想拜道長為師了!”這話說的老道士有些喜笑顏開。
老道故作無奈道,“誰讓我貪吃你送來的果子和美食,沒辦法就破例吧,祖師爺說過,我這裏的絕學不能泄露外人,所以隻好收你為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