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 為了健康,多吃點白肉(1 / 1)

在人們的印象裏“肉”一直都是一個好東西,隻有來客人或是逢年過節了,才會有大魚大肉的待遇。我們的父母也總是會對我們說“多吃點肉,身體好!”“多吃點肉,長得高!”漸漸地,在我們的意識裏也認為吃肉可以使身體更強壯,可以使我們有更強的抵抗力,同時“多吃肉”也成了健康的代名詞。很多人都喜歡吃肉,在炒菜的時候多放肉,平時隔三岔五吃個紅燒肉也不在話下,而長此以往,就形成了在吃飯時“無肉不歡”的情況。

吃肉也是有講究的,不是所有肉吃了都對身體好的。我們通常所說的肉還分為紅肉和白肉。紅肉是指牛肉、豬肉、羊肉等。例如香腸、漢堡牛肉餅和煙熏、硫化、鹽製肉食(如火腿、醃肉),以及罐頭等都是由紅肉加工而成的。對於人體來說,當紅肉攝取量太多時,尤其是紅肉吃得太多,不僅不會起到強壯身體的作用,還會使人們患上腸癌。這是由於多吃紅肉會增加人們大腸細胞上的一種混合物的含量,而這種混合物附著在DNA上,一旦它積累到了一定的數量,就可能改變DNA的結構,使人們患結腸癌的可能大大增加了。

而我們所說的白肉就是指雞肉和魚肉。相對於紅肉來說,多吃魚就不會產生上述的那些副作用,有規律地食用魚肉,還可對人體起到保護作用。因為魚類的脂肪含量一般在10%以下,多數在5%左右,含有大量人們所需的不飽和脂肪酸,所以,應少吃紅肉,多吃魚。

在這裏醫生建議大家:每天吃肉的量不要超過500克,在日常飲食中要少吃像豬肉、牛肉等紅肉,多吃一些雞肉、鴨肉、魚肉等白肉。此外,在烹調過程中,應盡量采用危險性小的烹飪方法,最好用微波爐處理,用水煮或燉,這樣會使肉中產生的致癌物質相減少。

多吃紅肉會使大腸中的DNA結構被混合物所改變,但食物中的纖維成分有修複DNA結構的能力,因此,多吃蔬菜或多吃富含纖維成分的食物可以有效地預防結腸癌。

溫馨提示

老年人在選擇魚時,應注意不選擇無鱗的魚。因為無鱗魚含有較高的膽固醇,例如:鱔魚每100克膽固醇的含量達215.6毫克,魷魚含264毫克,烏賊魚含275毫克,蟹黃466毫克。而像冠心病、動脈硬化、高血脂等老年性疾病,均與血液中的膽固醇升高有關,所以,老人應少吃無鱗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