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定時如廁可以預防便秘(1 / 1)

俗話說“人有三急”,而現代有些人經常性地因“手頭有事”而忽略了這“三急”,之所以謂之“三急”原因——就是不能等。現在人們常因忙於做事而一再推遲去廁所的時間,這樣做久而久之身體機能就會失去條件反射的作用,使身體內部機能紊亂,最終將引起便秘,對身體造成損傷。還有一些類似的情況,如有些人白天不喝水,直到口渴時才喝水。但是當人感到口渴時,體內已經處於嚴重缺水狀態,而嚴重缺水則會進一步加重便秘。這裏有一組數據是您可能想不到的,就是在十個人當中就會一個人存在便秘的困擾。便秘嚴格意義上來講算不上什麼大病,但卻是人們羞於啟齒並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的疾病,並給人們帶來許多的煩惱。

經專家建議,我們每天至少應喝4次水,最適宜的喝水時間段是在上午9~10點,下午3~4點和睡前,睡前隻需喝少量水。若幾天仍沒有排便,這時候應當適當吃點藥性較溫和的通便藥品。

我們每天要養成定時定量的良好的飲食習慣,良好的飲食習慣也可以使我們養成定時的排便習慣。有些時候,即使沒有便意,也應準時如廁。在每天固定的一個時間(晚上或早上)上廁所,每次蹲10~15分鍾,並且上廁所時也要專心,不要看書或報紙,堅持這樣做一個月,自身的“生理鍾”就能調節過來。但對於便秘者來說,在沒有便意時,也要去衛生間蹲一蹲,養成習慣,像程序一樣,堅持下去自身的情況就會有好轉。還有要注意的是,在排便時,不要看報紙小說及聽廣播,這同樣會造成便意消失而誘發便秘。

有些人認為多吃水果使血糖升高,而這些人在飲食結構方麵存在的誤區,使他們水果的攝入量減少,這樣也會導致便秘。引發便秘的原因還有很多,當我們食用單一的蔬菜和水果時,會減少體內對膳食纖維的攝入,而腸胃蠕動會隨之變得緩慢,進而引起便秘。因此,我們的日常飲食品種應當豐富多樣,隻有這樣才會使營養均衡地被吸收,並且盡量有意識地增加富含膳食纖維食物的攝入量,如雜糧(小米、高粱)、蔬菜(芹菜、油菜、花菜)。增加具有潤腸通便功能的食物攝入(蜂蜜、芝麻、核桃仁、酸奶)。食物在通過消化與吸收後,廢料由腸道排出體外,正常人每天排便1~2次,成形,排便時無痛苦。如果病人缺少活動,腸子的蠕動就變弱,食物中缺少水分及粗纖維、生活無規律等,就會引起大便幹燥、堅硬和排便不暢。

溫馨提示

很多老年人都患有便秘,上廁所的時候都需要很用力,而這樣突然有力很可能引發大麵積心肌缺血,所以老人上廁所忌用力,由於老年人突然用力或過於用力,導致血壓上升,血管的壓力過大,血流速度增快,引發心肌梗死、心肌缺血或冠心病,導致心髒停搏,從而發生猝死。老年人大便時,應取坐位,不宜用蹲式便器。便後站起時應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