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讓“衛生間”真的變衛生(1 / 1)

人們常說,看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要看國家的教育和醫療機構完善程度;看一個家庭的文明程度,則隻需要看廚房和衛生間,現代家庭的衛生間美觀又明亮,再也沒有過去那種難聞的氣味了。但是,這好看的衛生間就衛生了嗎?事實並非如此。衛生間仍然是不少家庭環境汙染的“重災區”。

因為衛生間裏用水,所以容易積聚潮氣,要經常通風,有些人喜歡將浴巾、換下來的髒衣服、甚至備用衛生紙、衛生巾等都放在衛生間內。但是在高濕環境下,這些東西也極易受到有害細菌侵擾。據一項測試顯示,如果衝水時馬桶蓋打開,馬桶內的瞬間氣旋最高可以將病菌或微生物帶到6米高的空中,並懸浮在空氣中長達幾小時,進而落在牆壁和物品上。所以,常用衛生用品應該隨用隨放,或放在通風的儲藏間裏。髒衣服則歸納進儲物箱待洗,如果衛生間是套間最好,牙刷、毛巾可以自然與洗浴處隔離,如果衛生間隻有一間,應將洗漱用具放在通風處,遠離馬桶的位置。洗漱、如廁、淋浴都在衛生間裏進行,牙刷、漱口杯、毛巾等與馬桶共處一室,自然很容易受到細菌汙染。

很多家庭會在馬桶邊習慣性地放一個廢紙簍,這讓如廁時非常方便,紙簍隻有裝滿時才倒掉。有時廢棄物一積就是幾天,這樣做就會為病毒和細菌的繁殖創造有利條件,給健康帶來隱患。因此,一般的紙製品,可放入抽水馬桶衝掉;一些難以衝掉的衛生用品,可像賓館那樣自備一些方便袋,隨時帶出,投進垃圾箱,若在衛生間放了紙簍,不想馬上倒掉,紙簍也應有蓋子,並當天倒掉裏麵的廢棄物,及時清除衛生間的垃圾。

洗熱水澡是最好的放鬆方式之一,但沐浴的安全因素也常被忽視。比如,很多人不喜歡抹香皂洗淋浴,而喜歡躺在浴缸中洗泡泡浴,喜歡整個人浸泡在泡泡中的感覺。香皂中的物質多數取自天然物。但泡泡浴中使用的泡沫劑則不然,它很香,但這香味劑可能會導致皮膚發炎、頭暈。長時間躺在浴缸中令身體接觸泡沫劑,其含有的有害化學成分“泡沫穩定劑”會滲透到皮膚和呼吸到肺中。

衛生間要經常進行清潔,保持衛生間內幹淨,細菌少,清潔時應該首先清潔相對幹淨的部位,如洗臉池、台麵,再清潔浴缸,然後是便桶或便坑,最後做地麵清掃。清潔便桶時,要先清潔便座,然後是便池外側麵、便池內側麵。清潔地麵時,也應是由內向外清潔。如果不按上述順序做清潔,就會造成“汙染物搬家”,使汙染擴散,造成二次汙染。

清掃或清洗是利用物理、機械的方式去除物品表麵的塵垢和汙漬,而不能消除、殺滅病原微生物。隻有使用消毒劑對衛生間進行定期消毒,才能減少衛生間汙染。現在市場上銷售的消毒劑品種很多,一般家庭可選用含氯消毒劑清潔衛生間。含氯消毒劑殺菌效果好,對各種病原微生物均有較強的殺滅作用,而且經濟實惠。

溫馨提示

很多人習慣用抹布清潔衛生間,這種做法看起來似乎很講究衛生,但如果這塊抹布哪裏都擦,可就不衛生了。因為抹布所拭之處有台麵、馬桶蓋等等,盡管抹布常清洗,看上去並不髒,但仍有大量細菌存在,很有可能造成交叉汙染。因此,衛生間不能隻備一塊抹布,而是要按清潔的部位來區分。條件允許時,最好選擇不同顏色的抹布,以便清潔時不會用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