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源遠流長女修傳後伯益建功贏氏奠基(1 / 3)

詩曰: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世世代代興衰事,件件都有述說人。

千古一帝秦始皇,開創統一帝國君。

若問功業何時起,翻開秦史查源根。

第一回源遠流長女脩傳後

伯益建功贏氏奠基

中國經曆了二千三百多年的封建社會可謂長矣,然而,在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卻使於秦朝。世人皆知“破滅六國,四海為一”,“車同軌,書同文”,“統一貨幣、度量衡”等一係列偉大業績,皆歸秦始皇嬴政之功,故而被稱為“千古一帝”,而事成有因。凡是一個偉大事業的實現,無不曆經波折和苦難,並非一代之功也,而是需要數代或數十代的艱苦奮鬥,方能實現之。故而秦王朝的成功,其原因不可不查也。小子隧翻遍史書閱之,方知秦人的祖先及秦國的曆史源遠流長,可追溯到上古時期的傳說時代。

話說在上古的時候,中原的黃帝與炎帝聯合起來,打敗了九黎族,殺死其首領蚩尤之後,沒過多久黃帝與炎帝之間也鬧翻了。雙方聚集兵力,在阪泉這個地方進行三次大戰。最後,黃帝打敗了炎帝,揮師平定了整個中原地區,建都涿廘(今河北涿鹿縣一帶),被各氏族部落首領擁戴為天子,稱為“帝”。黃帝死後,將帝位禪讓給顓頊帝。這個時期,各個氏族部落之間,人們生活很平靜,一直沒有發生過大的戰爭。

據傳說,顓頊帝有個孫女叫女脩,芳齡十七歲,生得乖巧伶俐,好說好動。有一天,她正在家裏織布,看見幾隻小燕子落在屋外麵的草叢裏。女脩非常高興,心想:若是能抓幾隻小燕子該多好哇。於是,她顧不得織布,從屋子跑出來,躡手躡腳地朝小燕子落得地方走去。可是,還沒走到跟前,小燕子們發現啦她,撲棱撲棱都飛走了。女脩心裏有些沮喪,輕輕地歎口氣說:“真不走運。”可是又不甘心空手而歸,便用雙手撥開荒草,發現荒草裏麵有一顆小小的燕卵。她的心情又高興起來,心想:雖然沒有捉到小燕子,可是撿到個燕卵也不錯呀,說不定能孵出小燕子呢。她撿起燕卵便往回走,可是雙手很髒,就到河邊洗手,便將燕卵放在嘴裏。這是一隻鷹從頭上飛過,將女脩嚇了一跳,不小心將燕卵吞進肚子裏。她後悔極了,心想:這回可孵不出小燕子了。無奈,隻好再回到屋裏織布。

這件事,女脩沒有感到不舒服,因此也沒有告訴別人。幾個月過去了,她覺得自己的腹部漸漸鼓起來,不知出了什麼事,便去問母親。母親便帯她去巫師那裏去看病。巫師看罷對他們說:“恭喜你們,女脩有喜了。”母親便追問女脩怎麼回事?女脩隻好將吞燕卵之事如實述說一遍。母親聽罷轉憂為喜,高興地說:“這是鳥神送來的福氣。”

後來,女脩果然生下一個男孩,長得胖胖的,非常招人喜歡,女脩給他起了個名字,叫大業。

大業在女脩的撫養教育下,漸漸地長成一個身強力壯的小夥子,女脩又給他娶了一個漂亮的姑娘,名字叫女華。小兩口夫妻恩愛,沒過幾年,他們生了個男孩,起名叫大費,也就是後來的伯益。

當大費長到十多歲的時候,正是堯稱帝的時代,中原一帶大雨如注,連續數十天,到處皆是山洪暴發,洪水泛濫,給人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堯帝見此萬分焦急,便召集文武大臣及各部落酋長們商議如何治理洪水的問題。這時有個叫四獄的首領說:“陛下,臣以為若要治理水患,定要選一善治水之人,方能治理好水患。”堯帝聽罷點頭說:“愛卿所言甚是,不知何人能勝此重任?”四獄聞聽堯帝之言,便向前邁一步說:“臣願舉薦一人定能貹此重任也。”堯帝聽罷非常高興,連忙說:“此是何人,盡管講來。”四獄回答說:“鯀是遠近聞名的治水能手,定能勝此重任。”堯帝點點頭說:“寡人亦聽說過此人。”然後,堯帝傳旨召見鯀,命其招募民眾,去治理水患。後來,堯帝由於年邁,將帝位禪讓給舜。

轉眼之間,鯀奉命治理水患已經九年了,水患不但沒有治理好,反而更加嚴重。鯀對此是萬分焦急,可又無計可施,每天愁眉不展。舜帝即位後,想盡快治理好水患,以保萬民之安,因此對鯀治理水患的工作非常不滿意,便傳旨,將召回京城問罪。鯀被帶到京城後,舜帝將鯀九年來不但沒有治理好水患,反而給人們帶來了更大的災難,因此而犯下的罪行,公布於眾。然後命兵士將鯀押往羽山(今江蘇東海縣一帶),將其處死。可是,如何治理水患仍然是個大問題,舜帝不得不傳旨,命鯀之子禹去繼承鯀的事業去治理水患。

禹奉命開始招募治水民眾。這時,大費已經長成為二十多歲的小夥子了,身高體壯,精明強幹。他由小到大親身經曆了洪水所帶來的災難,深知治理水患的重要,便報名參加了禹的治水大軍。大業和女華對兒子行為,給了堅決的支持。從此,大費便輔佐禹治理水患。

自禹奉命繼承父業治理水患後,心情非常沉重,若是按照過去的方法到處修堤築壩,水患不但沒有治理好,反而越加凶猛。禹全麵總結了鯀治水的經驗,發現水最基本的特性是由高處向低處流。若是按照這個特性,將洪水順山川高低不同的走勢,讓它們順流而下,形成大小不同的河流,將小河引入大江大河,再將大江大河引入大海。這樣讓洪水有規律的流淌,就不會給人們帶災難。同時,人們生活離不開水,就可以安全地生活河流兩岸,可以種田灌溉,泛舟捕魚。從此,禹帶領人們按照水的特性,疏通了無數的大河小溪。十三年過去了,普天下的洪水被引入了大江大河,水患被消滅,治水成功了。在這十三年中,禹十三次路過家門都沒有進去過。同樣,大費在輔助禹治理洪水的十三年中,也沒有回家探望其父母。在此期間,大費還發明了鑿井技術。

過去,沒有出現洪水災害以前,江河湖泊的水位都比較平穩,人們都生活在水邊。後來,洪水泛濫人們遠離水邊,卻遇到了吃水難的問題,大費發明了鑿井技術,為人們解決了這個難題。那還是大費輔助禹完成治水任務後,在回來的路上,他們來到一個廣闊的平原,天氣非常炎熱,大家都幹渴難耐,可是隨身攜帶的水都喝光啦。禹見此,便命令大家停下休息,派一部分人去找水。可是人們四處尋找了好長時間,也看不到江河湖泊,個個空手而歸。大費坐在草地上,看著人們那幹渴的樣子,心理非常焦急:弄不到水,大家都要渴死在荒野裏。這時,他猛然用手摸摸屁股下潮濕的草地,心想:這麼潮濕,下麵一定會有水。於是他站起來,用鋤朝地下挖去。人們見此,都為攏過來問:“大費,你在幹啥?”大費回答說:“這潮濕的草地下麵一定有水。”大家這才醒悟過來,便一同動手挖了起來。很幸運,最後果然挖出水來。那清澈的泉水,不斷地從下麵湧出,人們爭搶著喝那甘甜的泉水。大家興奮地呼喊起來:“我們可以自己鑿井取水啦。”從此,人們不管到離開江河湖泊多遠的地方,有了鑿井技術就可以解決水源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