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同構: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調研及反饋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作者:趙曉蘭
[摘要]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價值體現在受教育者的綜合素質提升上,家庭和社會對於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最終的評判權。通過個案的實證調研,評估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同構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對於進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價值個體價值
如何最大程度引領青年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促使青年大學生成為先進文化的追隨者、傳播者、踐行者、發展者[1],“使之入腦、入心,並滲透到其感情、需求之中,形成良好的心靈品質,並化天性為德性,化知識為智慧,化情感為情操,化良知為良行”[2],就必須準確把握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核心內容與時代機遇,實施科學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評估,實現“在多元多樣中立主導,在交流交融中謀共識”[3]P8的目標。思想政治教育評估是對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各個要素的全麵評估,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客體。鑒於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的動態性和特殊性,同時為了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個體價值與社會價值,實現價值同構的思想政治教育評估,本研究在評估維度的選擇和確定時,根據主客體及其影響因素選取了個人維度、學校維度和社會維度三個方麵作為本評估體係的三個維度,開展了學生、家庭和用人單位的三方麵調查。
一、調查對象及內容分析
本次調查於2012年10月8日至12月20日進行,被調查對象覆蓋了Y大學X學院各個專業在校學生,調查以調查問卷為主,個別訪談和學生座談為輔。共發放問卷756份(大一至大三在校生),回收有效問卷742份,有效回收率為98.14%;針對大四已經參加實習的學生或已經就業的畢業生,向其工作或實習、實踐單位共發放問卷120份,回收有效問卷106份,有效回收率為88.3%;隨機抽取在校生和畢業生進行家庭調查,共發放問卷120份,回收有效問卷109份,有效回收率為90.8%。此次調查涉及到:政治信仰與思想覺悟、專業認知與日常學習、校園生活與內心感受、家庭和用人單位對學生思想政治素質評價等方麵。問卷中問題設計科學合理,貼近學生實際,調研過程組織嚴密,接受調查的學生、單位和家庭成員積極配合,認真獨立填寫;調查結果基本上能夠全麵、客觀、準確地反映學生的真實想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調查結果分析
1.校園生活和內心感受
對於課餘時間的安排,用來上網的比例均為63.2%,其餘方式各站10%左右,可見網絡已經成為目前大學生業餘文化生活的一個重要陣地,必須有針對性地開展網絡陣地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強對校園網絡輿論的引導和管理,促進全體學生的健康成長;要積極加強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掌握網絡傳播的規律與特點,引導同學們合理分配學習與娛樂。對於業餘時間的安排,不少學生選擇在校內外兼職或打工,在他們中,24.8%的學生選擇在校內勤工助學,在校外從事家教的比例為39.1%,26.5%的學生在企業或公司兼職,還有9.5%的學生在快餐店等場所打工。從上麵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在X學院,對於業餘時間的安排上,大多數學生能夠進行合理科學的安排,獨立自主的意識不斷增強,特別是很多辦理了生源地貸款的學生表示,要利用業餘時間參加校內外兼職掙生活費,減輕家庭負擔,爭取早日還清貸款。這表明,當代大學生責任感和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在提高。同時,那些靠上網打發業餘時間時常感到不知所措的學生應該成為我們重點關注的對象,要積極鼓勵他們勇於麵對生活和壓力,提升學習興趣和專業能力,學會在競爭中生存。同時,對於在外兼職的學生,從事與本專業相關工作內容的占62%,這也說明了大學生的課外兼職趨於理性化,學校開展的職業指導取得了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