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關於新生兒的生活護理:最讓準媽咪想知道的問題(1 / 3)

問答92:“新生寶寶要接種哪些疫苗?”

新生寶寶接種疫苗對防治一些疾病很有益,所以家長們一定要為寶寶做好疫苗接種!

張琴已經分娩3個月了,每個月的15號,張琴都要去防疫站給寶寶注射疫苗,可是每次注射的是什麼疫苗,張琴不知道,她很想知道,每次,自己都給寶寶注射了哪些疫苗,好讓自己的心裏有底,也要掌握寶寶的免疫計劃!所以下次,再去防疫站時,張琴想,一定要問問大夫!

心理分析

現在很多父母都知道接種疫苗會對寶寶防治某些疾病有一定的意義,所以都會按當地的免疫計劃進行注射。可是有些家長雖然知道,接種疫苗很重要,可就是不知道,寶寶每次都接種的是什麼疫苗,從出生,寶寶都應該接種哪些疫苗,所以寶寶的疫苗接種得有些盲目,其實,掌握一些接種的必要知識,這對保證新生兒健康、科學的接種疫苗很有意義!

?專家支招

新生兒的疫苗接種方法是:

生後1~2天,便要接種卡介苗。種卡介苗後應注意接種處保持清潔,每天換襯衣,以防局部混合感染。種卡介苗一般無不良的全身反應,種後3~4周,局部可發生較硬的紅腫,裏麵逐漸出現膿液,紅腫上可能有個小白點,以後結痂,漸幹枯。1~2個月後大部分可愈合,留下一疤痕,反應較重的可發生破潰流膿,液下淋巴結腫大,局部紅腫。破潰時用消毒紗布敷蓋,若孩子發燒,接種周圍紅腫厲害,應請醫生檢查。如果接種後無反應,則說明接種未成功,需作O。T。檢查,若O。T。呈陰性,應重新接種卡介苗。

接種乙肝疫苗是為了預防乙型旰炎。接種的方法,即出生後24小時內接種第一次,30~40天後(滿1個月時)接種第二次,5~8個月後(一般在6個月時)接種第三次。乙旰疫苗是提純的乙肝表麵抗原,是死疫苗。接種第一針乙肝疫苗後,隻有30%的人產生乙肝表麵抗體,而且抗體效果很不穩定;接種第二針後,有90%的人產生抗體;接種第三針後抗體的陽性率可達96%以上,而且抗體效果持續維持在較高的水平。所以家長必須記住要給寶寶接種三次乙肝疫苗,尤其第三次接種與前一次間隔時間較長,千萬不要忘記。接種乙肝疫苗後沒什麼明顯反應,但有的寶寶有輕微發熱,無需特殊處理。

心語提示

新生兒出生後10天可適當補充少量魚肝油,按維生素D400~1000國際單位/天,可防止佝僂病的發生和低鈣驚厥。新生兒出生後應立即注射維生素K11mg,早產兒連續用3天,不但可以防止新生兒自然出血症的發病,還可降低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導致的出血。

問答93:“我是新手媽咪,該怎樣正確的給寶寶哺乳?”

新手媽咪學會對寶寶的哺乳很重要,這是寶寶賴以生存的根本的,所以要好好學習哺乳的技巧!

今天是劉方給寶寶開奶的第一天,盡管做好了準備,可是她還是很緊張,試了幾次,劉方都沒有成功,最後,還是在老公的鼓勵下,勉強把乳頭送到了寶寶的嘴裏。可是沒吃幾口,寶寶就哇哇的哭起來,不知道,自己怎麼得罪了小寶貝,看來,劉方這新手媽咪,還得好好練習,才能當一個合格的哺乳媽咪!

心理分析

對第一次給寶寶哺乳,新手媽媽們多少有些茫然,她很想得到這方麵的詳細輔導,下麵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專家們的建議。

?專家支招

新手媽咪在給寶寶哺喂時,可按下麵的建議操作:

盡早哺喂:產婦分娩後,可立即讓新生兒吸吮雙側乳頭,2~6小時應給喂哺,若因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疲勞或體質虛弱,可推遲哺乳,但應先喂5%葡萄糖液或淡糖水,每次30ml,以免新生兒發生低血糖。並且母乳喂養一定要盡早開奶,因為初乳營養價值很高,特別是含抗感染的免疫球蛋白,對多種細菌、病毒具有抵抗作用,所以盡早給新生兒開奶,可使新生兒獲得大量球蛋白,增強新生兒的抗病能力,大大減少孩子肺炎、腸炎、腹瀉等的發生率。

盡量母乳喂養:母乳哺喂寶寶是母親的神聖使命,而且母乳也是寶寶最理想的食品。因為母乳營養價值高,且母乳中各種營養素的比例搭配適宜,母乳中含有多種特殊的營養成分,如乳鐵蛋白鈣、磷、牛磺酸等等,這不僅讓母乳成為寶寶賴以生存的根本,並且,母乳中所含的這些特有的物質,對防止寶寶患一些疾病,增強抵抗力,身體的生長發育等等都很有益。尤其是母乳近乎無菌,而且衛生、方便、經濟,所以對於新生兒來說,母乳是最理想的食物,它的營養價值高於任何其他代乳品。

如果因母乳不足,所以添加動物奶或其他代乳品,通常多用牛奶或羊奶補充,稱為混合喂養。添加方法有二種,其一是先吃母奶,續吃牛奶,牛奶量依月齡和母乳缺乏程度而定。開始可讓寶寶吃飽滿意為止,經過幾天試喂,小兒大便次數及性狀正常,即可限定牛奶補充量。因每天哺乳次數沒變,乳房按時受到吸乳刺激,所以對泌乳沒有影響。其二是停哺母乳1~2次,以牛奶代授。這種代授牛奶的方法,因哺母乳間隔時間延長,容易影響母乳分泌。在進行混合喂養時,一定要詢問醫生,分清利弊,合理哺養。

0~1個月的哺喂量:一般來說,在前半月,2~4小時哺乳一次;後半月改為三小時一次,在每吹哺乳過程中,應讓小兒將一側乳房吸足15分鍾再改吸另一側。午夜停哺一次。

人工代養:如果母親完全沒有乳汁,就要給孩子喂牛奶或其他代乳品,這稱為人工喂養。人工喂養的方法是:足月的新生兒,生後4~6小時開始試喂一些糖水,到8~12小時開始喂牛奶或其他代乳品(喂奶前要計算一下奶量,以每天每千克體重供給熱量50~100Kcal計算,比如一個體重為3千克的寶寶,每日應提供熱量150~300 Kcal,計算牛奶為:鮮牛奶150~300毫升,這些牛奶中共加入食糖12~24克),們將上述計算出的一天牛奶量,分成7~8次,每次約30毫升,每次加開水15毫升,就相當於每頓給孩子喂2:1的牛奶50毫升左右。每次喂奶的間隔時間大約為3~4小時,兩次牛奶之間要喂一些開水。夜間可以停喂一次,以免影響媽媽和孩子的休息。

以奶粉為主食時,配製奶時,可按容量配製,取1份奶粉加4份水,即1平匙奶粉加4匙水;也可按重量配製,即1克奶粉加7克水,這樣配製出的奶相當於純牛奶。出生7天以後,可每隔3小時喂奶1次,每日8次,大體時間安排在上午6時、9時、12時;下午3時、6時、9時;夜間12時,後半夜3時。

當然,孩子的食量不盡相同,喂養的奶量也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家長應該在學習喂養的過程中,摸索出孩子吃奶的規律,保證孩子的哺喂不饑不飽,讓孩子健康成長。

特殊情況下的科學喂奶法:

如果媽媽澳抗陽性,e抗原也為陽性,這時乳母要避免寶寶被傳染,有效的方法是要盡早地(出生後2小時內)給寶寶進行疫苗注射,使寶寶產生抗體,這樣媽媽就可以放心地進行母乳喂養了。

另外,乳母患乳房疾病時,如乳頭凹陷、乳頭破裂、乳腺炎等情況時,一定要在得到治療後,再進行母乳喂養,在這期間可將乳汁擠出或用吸奶器吸出,經消毒後仍可喂給寶寶。

如果新生兒是早產兒,各個器官係統發育都不成熟,吸吮能力也差,如果母親把乳頭送入寶寶口中,寶寶不會吸,可將乳汁擠出或用吸奶器吸出,裝在消毒過的杯子中,用小勺慢慢喂他。

總之,人不可一頓無食,新生兒更是要注意哺喂的重要性,所以母親或其他養護者一定要注意好新生兒的哺喂工作,幫助寶寶健康的成長。

另外,如果如果母乳不足,適量地喝湯能催乳,而肉湯、雞湯、魚湯是既簡便又可行的催乳劑。民間還有許多驗方,如:王不留行、穿山甲各6克,豬蹄2隻,燉湯食用。豬蹄1隻,加入通草2克,燉湯食用。效果都不錯。

如果寶寶有溢乳現象,這是正常的,媽媽可以這樣做,在每次給寶寶喂完奶後,豎抱起新生兒輕拍後背,把咽下的空氣排出來,睡覺時盡量采取頭稍高右側臥位,就會克服溢乳的發生。更重要的是側臥位,可預防奶汁誤吸入呼吸道並由此引起的窒息。為了防止寶寶頭臉睡歪,應采取這次奶後右側臥位,下次奶後左側臥位,這樣要比仰臥位好,可避免誤吸奶汁到呼吸道的危險發生:一旦發生嗆奶,立即采取頭俯側身位,並輕拍背,將吸入的奶汁拍出。

心語提示

媽媽要多喝水,保證寶寶水的攝入。每次喂完奶都要用吸奶器把剩餘的乳汁吸空,有利於促進分泌,要不寶寶吃的乳汁脂肪含量高,水分少。

問答94:“該如何給新生寶寶穿衣?”

寶寶很嬌弱,所以在為寶寶選衣、穿衣、洗衣時都要格外的注意,避免不良因素給寶寶嬌弱的身體帶來危害!

自從分娩,枝枝就沒有給寶寶穿過衣服,都是婆婆跟媽媽代勞。可是前幾天,婆婆和媽媽一起去參加旅遊團旅遊去了,這可給枝枝照顧新生寶寶留下了一個大難題,原因是她不會給寶寶穿衣服,尤其是摸到寶寶那柔軟的小手,小腿,小胳膊,枝枝就莫名的緊張,生怕把寶寶弄疼了,最好,還是老公鼓起勇氣,給寶寶穿了一身簡單的衣服。

心理分析

由於寶寶皮膚嬌嫩,易被擦傷,易發生過敏,所以,新手父母往往在為寶寶選衣、穿衣、洗衣時很小心,很猶豫,怕一不小心,就給寶寶帶來危害!其實,隻要掌握好合理的方法,做父母的是可以很輕鬆的為寶寶安排好穿衣的。

?專家支招

為寶寶選擇衣物:應選質地柔軟、吸濕、透氣性好、淺色的棉織品為宜,也可用舊的棉布衫改做。勿用毛、化纖織物等對皮膚有刺激的布料做內衣。尤其是寶寶的內衣褲應選擇淺色花型或素色的,因為一旦他出現不適和異常,弄髒了衣物,你會及時發現。

由於新生兒的活動是無意識、無規則和不協調的,四肢還大多是曲屈狀,為了不束縛他們的發育,衣服宜做得寬大。這樣,一來便於他們活動,二來便於穿脫。

衣服上不要使用扣子、拉鏈,以防擦傷或脫落時誤入寶寶口中發生意外,可用帶子係扣。為寶寶編織的羊毛衫、絨線衫,也應避免有孔洞的花型,因為寶寶的手指很容易卡在孔洞裏。

在我國,我國某些地區,在秋季或冬季有使用用繈褓的習慣,這確是一種簡便實用的好方法。繈褓分夾的和棉的兩種,春秋用夾的。冬季用棉的。為新生兒更換繈褓時,要注意在室溫適宜的情況下進行。冬季要先把繈褓烘烤一下,以驅散寒氣,避免孩子著涼。繈褓最好準備兩條,以便替換。

夏季,新生兒最適宜的衣服為連衫裙式的長單衣,背後係帶,便於換尿布。

目前普遍認為結帶斜襟衣為新生兒最理想的衣物。這種衣服前襟要做得長些,後背可稍短些,以避免或減少大便的汙染。衣服上不要釘鈕扣,更不能使用別針,可以用帶子係在身側。衣料以采用柔軟、吸水的棉織品為最理想。合成纖維或尼龍織品因不吸水,且有不少弊端,不宜采用。冬天的衣服也可采用上述式樣做成雙層,中間絮上薄棉花。這種斜襟衣至少應準備二三件,以輪換使用。

新生寶寶宜穿開檔連體衣,無論是內衣還是外衣,都可選擇這種款式。這符合新生寶寶體質需求,可有效防止新生兒腹部受涼。這種衣服內外衣可各準備3~5件。另外,新生兒還要準備兩件以上的斜襟小棉衣,這是一種在傳統大襟款式基礎上改進的寶寶裝,新生兒穿脫方便,穿著時腹部始終受到最好的雙層保護,能有效防止腹部受涼,是值得推薦的新生兒著裝。

另外,給寶寶準備一件甚至多件小背心,這樣,可有效地保護好寶寶的前胸後背。而且小背心穿脫方便,是有效調節寶寶體溫的首選。溫度上升,可立刻脫掉小背心;溫度降低,則穿上小背心,即使添減衣物,能有效防止寶寶受染風寒。

並且尤其要注意的是,初生寶寶新陳代謝較快,出汗較多,尤其吃奶時,需要較大氣力吸吮,出汗更多,父母一定要準備兩條隔汗巾,寶寶活動時,將其隔在後背,出汗後將其抽出,可有效防止寶寶感冒。

給寶寶穿衣:動作要輕柔,家長可以先按順序幫孩子穿好衣褲、鞋襪,然後用小毛毯或小棉被包裹住孩子,但是要保證孩子的雙腿處於自然狀態,並有足夠大的活動空間。不提倡民間的“打包”做法。

給寶寶洗換衣物:要勤,勿用去汙力強的洗滌劑,用普通肥皂冼滌即可,注意一定要用清水漂洗幹淨,以免殘餘的洗滌劑刺激寶寶的皮膚。新生兒使用的衣服,切忌放置樟腦球(因為有些新生兒,接觸了樟腦球後,會發生溶血性的疾病)及其他防腐、防潮、防蟲製品,新生兒使用的衣服可經常晾曬,利用日光中的紫外線進行消毒滅菌即可。

心語提示

需要說明的是,新生寶寶腳的保溫很重要,可穿連腳褲,也可穿襪子及軟底布鞋。

問答95:“如何對待寶寶的哭鬧?”

哭鬧是寶寶的一種語言表達方式,涼了、熱了、餓了、寂寞了等等,寶寶都會哭,所以認真分析寶寶哭鬧原因,對於照護寶寶很有好處。

劉針剛分娩5天,可是,就這5天,則讓劉針她備感痛苦,自己的寶寶好像跟其他寶寶不一樣,非常愛哭。可是劉針看見寶寶哭,去做各種檢查,發現寶寶也沒有什麼異常情況呀!真不知道這寶寶哭得什麼勁!

心理分析

哭鬧,實際上是孩子的一種語言表達方式,涼了、熱了、餓了、寂寞了等等,新生寶寶都會哭,可是大人對孩子的哭把握不準,所以很怕,也很煩孩子哭!

?專家支招

新生兒出生就會大聲啼哭,以後會一陣陣地哭。哭鬧,實際上是孩子的一種語言表達方式,涼了、熱了、餓了、寂寞了等等,新生寶寶都會哭,找到原因,使孩子舒適了,寶寶就會停止哭泣。

當寶寶饑餓時,哭聲很洪亮,哭時頭來回活動,嘴不停地尋找,並做著吸吮的動作。隻要一喂奶,哭聲馬上就停止。而且吃飽後或安靜入睡,或滿足地四處張望。

當寶寶冷時,哭聲會減弱,並且麵色蒼白、手腳冰涼、身體緊縮,這時把寶寶抱在溫暖的懷中或加蓋被了,寶寶覺得暖和了,就不再哭了。

如果寶寶哭得滿瞼通紅、滿頭是汗,一摸身上也是濕濕的,可能是被窩太熱或寶寶的衣服太厚,隻要減少鋪蓋或衣服,寶寶就會慢慢停止啼哭。

有時寶寶睡得好好的,突然大哭起來,這時,可以打開被子看看,尿布濕了,換塊幹的,寶寶就安靜了。如果尿布沒濕,那可能是寶寶做夢了,或者是寶寶對一種睡姿感到不舒服了,想換換姿勢又無能為力,隻好哭了。那就幫寶寶翻翻身,拍拍寶寶告訴他“媽媽在這,別怕”,很快又接著睡了。如果寶寶不想睡了,接著哭,那麼這時媽媽要把寶寶抱起來,哄逗一會兒,一會兒定寶就不會再哭了。

還有的時候,寶寶不停地哭鬧,用什麼辦法也沒用。有時哭聲尖而直,伴發熱、麵色發青、嘔吐,或是哭聲微弱、精神委靡、不吃奶,這就表明寶寶生病了,要盡快請醫生診治。

心語提示

不要認為你的寶寶是個小迷糊,他的哭聲可是他跟外界交流,表達要求的重要方式,所以家長應該認真學習分辨寶寶哭泣的方法,照顧好你的小寶貝。

問答96:“怎樣摟抱小寶寶?”

擁抱是媽媽釋放母愛的一個不可替代的載體,也是寶寶感受美妙世界,沐浴媽媽的愛,獲得心智成長的需要!

楊音已經分娩三天了,可是她還不敢抱自己的小寶寶,因為寶寶太小了,她怕把寶弄疼了!媽媽鼓勵她抱抱自己寶寶,楊音勉強接過來,沒多長時間,寶寶一動,楊音又把寶寶還給了媽媽!嗬嗬,哪有這樣的新手媽咪!太膽小了吧!

心理分析

出生不久的寶寶骨骼較軟,特別是脊柱,還沒有像成人一樣形成固定的彎曲,所以,新手媽媽和新手爸爸們,會覺得寶寶太柔弱而不敢抱他們,怕把寶寶抱“壞”了!對於這種心理,我們則建議家長們學學我們下麵的專家建議的摟抱做法以,相信,你會很快抱起自己的心肝寶貝的!

?專家支招

抱新生寶寶,是父母和一切看護者日常護理新生兒工作中最常見的護理方式。然而,怎樣擁抱新生寶寶才科學合理呢?因為出生不久的寶寶骨骼較軟,特別是脊柱,還沒有像成人一樣形成固定的彎曲,需要在以後的生長中逐漸完善,所以,此時抱寶寶頗有講究。

抱新生兒的方法大都采用手托和腕抱兩種。

手托是指:用左手托住寶寶的背、脖子、頭,用右手托住他的小屁股和腰。

腕抱是指:將寶寶的頭放在爸爸或媽媽的左臂彎裏,肘部護著寶寶的頭,左腕和左手護著背和腰部,右手則可以護著寶寶的屁股和腰部。

稍微大的嬰兒還可以橫著抱,一邊抱一邊輕輕地搖晃,這是很能讓孩子覺得舒服的姿勢,特別適用於手腳粗大的爸爸們。

無論哪種抱法,媽媽和爸爸或其他看護者,應該利用寶寶的視力特點和寶寶進行充分的眼神和語言交流。這種充滿愛心的擁抱和撫慰對於孩子的生長,心理發育等都是很有好處的。

心語提示

不要把寶寶的夾在腋窩下抱起來!這個姿勢寶寶會覺得很不舒服。而且新生兒的頭頸還很軟,無法支撐起自己的頭部,采用這種姿勢有可能會讓寶寶的頸部受傷。

問答97:“怎樣看護好小寶寶?”

看護好小寶寶也是一門重要的學問,所以家長在為小寶寶選擇看護人,承擔看護任務等情況時,都要認真對待!

英子休足產假,馬上要上班了,可是新生寶寶的看護卻成了現在擺在她麵前的大問題。怎樣才能為寶寶找一個好的看護者,而看護者要怎樣才能看護好寶寶……一係列問題,把英子折騰得頭昏腦脹。

心理分析

現在一家隻生一個孩子,所以家長們對孩子的愛護、教育等等都很重視。所以他們在為寶寶選擇看護者時,也是百裏挑一,百般合計,總想找到一位最佳的合適人選。那麼該如何選擇看護者,如何照護小寶寶才算最好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專家的建議。

?專家支招

對於看護者的選擇。我們首推母親,因為隻有媽媽是新生寶寶的最佳照護者。因為媽媽是集乳母、保護、教養孩子為一體的最佳看護者。當然,尤於現代社會的家庭結構的變化,媽媽從事事業的機會,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等的幾代同堂,所以已經使新生兒的照護者也多元化起來。無論是誰照護新生兒,都必須要求身體健康,尤其避免攜帶傳染病源。另外,還要熱愛新生寶寶,要耐心、細心、認真,如果沒有愛心,缺少耐心、細心、認真是照看不好新生寶寶的。

可能有的家庭,會請保母或是奶媽等來哺育新生寶寶,但需要注意的是,要注意外來照護者的身體健康,職業操守,道德品質,文化修養等,這對於養育寶寶來說也很關鍵。

看護寶寶的任務:不要認為看護寶寶是件容易的事兒,看護者一定要注意從以下幾方麵照護寶寶:

觀察新生兒吃奶、精神、麵色、呼吸、哭聲、皮膚(注意黃疽、硬腫)及大小便性質和次數,並囑家長如發現異常及時告知負責訪視的人員或到醫院檢查。

每次換尿布或做其他護理時,動作要輕柔迅速,以防小兒受涼。

注意更換小兒的體位,定時翻身,側臥。吃奶後應將小兒頭部側向一邊,以免吐奶吸入呼吸道中。

注意觀察臍部情況(按新生兒臍部常規處理方法進行處理)。

新生兒滿2周及28天時各測一次體重,但要注意保暖。對滿月體重增長不足600g者應分析原因,進行指導,並轉入體弱兒專案病曆管理。

在前麵的新生兒期,我們介紹了看護人的選擇,任務等等,所以對於1~3個月的寶寶,看護同樣要遵循前麵所講的看護原則。而在這裏,我們則主要教授給看護者一些看護的技巧。

另外,看護者要了解嬰兒的肢體語言。寶寶的手勢和麵部表情有千姿百態的變化,而這些變化也並非偶然,而是有其意義的。所以了解了嬰兒的肢體語言,則可以明白寶寶的需要,可以更好的看護寶寶。

咧嘴笑:表現是笑容出現在寶寶的臉上,並且滿目發光、兩手晃動,不過笑容不會持續太久,旋即消失。這種微笑表示興奮愉快,這時看護者應報以笑臉,並用手輕輕地撫摸寶寶的臉頰,還要在他的額部親吻一下,給予鼓勵。如果父母這樣做,你會發現,寶寶又會以微笑來報告父母的示意,對父母的行動表示滿意。

癟嘴:表現是寶寶癟起小嘴,好像受到委屈似的。這是啼哭的先兆,實際上是對成人有所要求。比如如餓了要吃奶,寂寞了要人抱等等。這時看護者要認真觀察,考慮小寶寶的要求,並及時滿足他,這樣寶寶就不會哭了。

撅嘴、咧嘴:表現是男嬰以撅嘴來表示要小便,女嬰則多以咧嘴或上唇緊含下唇來表示要小便。看到寶寶的這種嘴形變化,要及時給孩子把尿,並記住寶寶的這種要小便的表情信號,加以引導,逐步培養嬰兒的自近代能力和良好的習慣。

紅臉橫眉:表現是寶寶突然眉筋突暴,然後臉部發紅,目光發呆,有明顯的“內急”反應。這時看護者就要及時的解決寶寶的“便急”之需。

雖然,我們介紹了嬰兒的這些體態語言,但個體不同,也會存在差異,所以看護者隻可以將此作為基本參考,且不能照條照搬,平常要細心觀察寶寶的一舉一動,注意總結嬰兒的不同體態及與之相應的內涵。

要多跟孩子接觸。這裏說的接觸是指經常用身體、語言等等與孩子接觸,並且除了寶寶的固定看護者,家裏麵每個成員都要與孩子有接觸。尤其是媽媽,更不能與孩子脫離太久,即便是要去工作,也要見縫插針的找機會與寶寶接觸。這對寶寶的智力發育及以身體發育都是很有好處。

如果看護者所照看的是低體重兒、早產兒及多胎兒那麼,就要更細心些,新生兒期產傷、窒息兒的監測要點:觀察新生兒有無嗜睡、煩躁、尖聲叫、吸吮無力、拒奶、黃疽等表現;觀察有無抽搐,特別應注意觀察新生兒抽搐的特殊表現;觀察新生兒有無眼球震顫,兩眼凝視、斜視、發呆或不停地眨眼的表現;觀察新生兒有無反複的吸吮動作或咀嚼或麵部肌肉抽動,手指反複抓空或握拳表現;觀察新生兒有無呼吸暫停,呼吸不規律或陣發性青紫表現等等。除了上述的這些監測外,對有產傷、窒息史的新生兒,應定期做視、聽覺和神經反射的檢查。如給鈴聲刺激檢查聽力,吸吮反射、擁抱反射、頸肢反射等。

如果想做一個合格的新生兒看護者,至少應該做到上麵所提出的這些條件,否則,看護可能會對寶寶不利,應慎重考慮!

心語提示

如果等寶寶大些,媽媽要上班時,很多寶寶可能會對陌生人開始躲避,怕醫生、護士和保育人員,也怕新來的保姆,將臉撲向媽媽懷中,害怕或者哭鬧。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媽媽要在上班前一段時間,就應及早安排,早請保姆來,慢慢與寶寶接觸,待保姆和寶寶熟悉之後,媽媽才能上班。

問答98:“怎樣做好新生兒的衛生護理?”

衛生護理在新生兒的日常護理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因為新生兒無法自理自己的各方麵衛生問題,而父母對此護理的好壞,則對孩子的生理、心理影響很大,所以父母一定要做好新生兒的衛生護理工作。

自從分娩,儂霞就沒有為寶寶洗過澡,一切都是有婆婆代勞。一日婆婆跟儂霞說,她要回鄉下幾天,讓儂霞自己照顧寶寶。儂霞覺得平常看婆婆照顧小寶寶的方法已經牢記心中了,所以覺得沒問題,就點頭答應了。可就在婆婆前腳出門,後腳,寶寶就在床上拉便便了。儂霞趕緊過來給寶寶擦洗,可是一看床上的便便,就覺得惡心,好不容易把寶寶的屁股處理幹淨了,儂霞又想起,婆婆跟她說要在給寶寶擦完屁股後,要給寶寶洗洗小屁股。儂霞又慌忙抱著寶寶到衛生間去用水洗屁股,可就在儂霞調好水,剛給寶寶衝了一下小屁屁,寶寶就哇哇的大哭起來,在儂霞的懷裏扭來扭去,儂霞隻好作罷,趕緊把小寶寶的屁股擦幹,把寶寶抱回了房間。看來這給寶寶搞好衛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儂霞決定等婆婆回來了,一定要向婆婆好好學習寶寶的衛生護理工作!

心理分析

排泄護理在新生兒的日常護理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可是一些新手媽咪根本不知道始何為新生寶寶護理大小便,因此經常搞得手腳忙亂,狼狽不堪!他們迫切的希望能常握這方麵的要領,下麵我們就一起來學學專家給我們的建議。

?專家支招

幫助新生兒做好清潔衛生工作很有必要,但給新生寶寶做好清潔衛生卻頗具學問,下麵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一下,怎樣做好新生兒的衛生護理工作:

眼睛護理:分娩過程中,胎兒通過產道時,眼睛易被細菌汙染,所以出生後要注意眼部護理,一般用0.25%氯黴素眼藥水滴眼可起到預防作用,每日2~3次。如有分泌物可用幹淨小毛巾或棉簽蘸溫開水,從眼內角向外輕輕擦拭。

對出生即有膿性分泌物者,應將分泌物塗片,找淋球菌,同時培養找淋球菌,如陽性,應按淋病件結膜炎治療。

耳部護理:給寶寶冼澡時注意切將汙水灌入寶寶耳內,洗澡後以棉簽拭幹耳道及外耳。注意耳背後的清潔,有時會發生濕疹及皸裂,可塗些食用植物油或紫藥水,一旦發生可後濕疹可塗寶寶濕疹膏。

鼻腔護理:可用棉簽或小毛巾角蘸水後濕潤鼻腔內幹痂,再輕輕按壓鼻根部,然後用棉簽取出。

口腔護理:新生寶寶口腔黏膜薄嫩,不宜擦拭,可在每次給寶寶吃晚奶後,喂點水,可以有助於口腔的清潔。如果發現口腔黏膜有白色豆腐渣樣物附著,則可能患了鵝口瘡,可以用棉簽往口腔黏膜徐紫藥水或製黴菌素液,每日塗3~4次,看不到白色豆腐渣樣後,再繼續徐4~5天,才能根治。不過,孩子的口腔護理很重要,不要自己相當然的給孩子處理口腔,如果發現異常,自己拿不準,請及時請教育兒專家,不要自己盲目的給孩子“治療”,否則引發不良後果,後悔莫及!

洗澡:首先,要準備好用品和溫暖的洗浴環境。將澡盆、毛巾、寶寶香皂、寶寶洗發水、潤膚露以及寶寶換洗的衣物、尿布、浴巾等放在順手可取的固定地方。洗澡時室內溫度在24~28℃,水溫在38~40℃左右,可以用肘部試一下水溫,隻要稍高於人體溫度即可。

洗澡時的順序要注意,家長可以親切地注視著寶寶的眼睛,告訴他:“要舒舒服服地冼個痛快了!”先給寶寶脫去衣服,裹上浴巾,家長左臂和身體輕輕夾住孩子,左手托住寶寶的頭部,並用左拇指、中指從寶寶耳後向前壓住耳廓,以蓋住耳孔,防止冼澡水流入耳內。先擦冼麵部,用一專用小毛巾蘸濕,從眼角內側向外輕拭雙眼、嘴、鼻、臉及耳後,以少許寶寶專用洗發水冼頭部,然後用清水冼幹淨,揩幹頭部;冼完頭和麵部後。如臍帶已脫落,可去掉浴巾,將寶寶放入浴盆內,以左手扶住寶寶頭部,用右手順序冼小兒頸部、上肢、前胸、腹部,再洗後背、下肢、外陰、臀部等處,尤其注意皮膚皺褶處要洗淨。給寶寶洗澡時,手法一定要輕柔、敏捷。初生寶寶冼澡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3~5分鍾,時間過長易使小兒疲倦,也易著涼。

洗完澡後,要將孩子用浴巾包好,輕輕擦幹,注意保暖。在頸部、腋窩和大腿根部等皮膚皺褶處塗上潤膚液,夏天撲上寶寶爽身粉。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臍帶未脫落時洗澡,不宜將寶寶直接放入浴盆中浸泡,而是用溫毛巾擦洗腋部及腹股溝處。注意不要將臍部弄濕,以免被髒水汙染,發生臍炎。一旦弄濕了也不必擔心,用棉簽蘸75%的酒精擦拭即可。

排泄護理:首先,要觀察寶寶排泄的數量和次數,新生兒一般在生後12小時開始排胎便,胎便呈深、黑綠色或黑色粘稠糊狀,這是胎兒在母體子宮內吞入羊水中胎毛、胎脂、腸道分泌物而形成的大便。3~4天胎便可排盡,吃奶之後,大便逐漸轉成黃色。吃牛奶的孩子每天1~2次大便,吃母奶的孩子大便次數稍多些,每天4~5次。若孩子出生後24小時尚未見排胎便,則應立即請醫生檢查,看是否存在肛門等器官畸形。平常在孩子大便後應洗陰部,並拭幹。

初生兒第一天的尿量很少,約10~30毫升。在生後36小時之內排尿都屬正常。隨著哺乳攝入水分,孩子的尿量逐漸增加,每天可達10次以上,日總量可達100~300毫升,滿月前後可達250~450毫升。

尿布的使用:尿布是新生兒和小嬰兒必備的日常用品,但新生寶寶尿布的選擇、使用、清洗等等各個細節都不可忽視。

選尿布:應選用柔軟、吸水性強、耐冼的棉織品,舊布更好,如舊棉布、床單、衣服是很好的備選材料。也可用新棉布製作,經充分揉搓後再用,新生寶寶尿布的顏色以白、淺黃、淺粉為宜,忌用深色,尤其是藍、青、紫色的。尿布不宜太厚或過長,以免長時間夾在腿間造成下肢變形,也容易引起汙染。尿布在寶寶出生前就要準備好,使用前要清洗消毒,在陽光下曬幹。而選用紙尿褲,一定要選擇透氣性好的,且符合寶寶身材大小合適號的紙尿褲。

使用尿布:一個寶寶一晝夜約需20塊左右的尿布,平常要關注寶寶,及時給寶寶換尿布,如給寶寶喂奶前、後都應檢查尿布濕了沒有,媽媽用手指從寶寶大腿根部伸入摸摸就知道了。在給寶寶換尿布前,先要在寶寶下身鋪一塊大的換尿布墊,防止在換尿布期間寶寶突然撒尿或拉屎,把床單弄髒,並一手將寶寶屁股輕輕托起,一手撤出尿濕的尿布。把尿布外罩打開,如男孩把尿布多疊幾層放在會陰前麵,如女孩可在屁股下麵多疊幾層尿布,以增加特殊部位的吸濕性。把尿布前片折到寶寶肚子上,尿布的長度不要超過肚臍,再折上尿布兜黏好黏扣。“穿戴完畢”後,要檢查調整腰部的粘扣是否合身,鬆緊以媽媽的兩個手指能放進去為宜。再檢查大腿根部尿布是否露出,鬆緊是否合適,太鬆會造成尿液側漏。不過需要提醒的是,在給寶寶紮尿布時不宜過緊或過鬆,過緊不僅有礙孩子話動,也影響寶寶的呼吸;過鬆糞便會外溢汙染周圍。不宜將塑料布包裹在尿布外麵,否則易發生紅臀和尿布疹:要及時更換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