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一、健康的含義及其標準(1 / 1)

健康概論是健康谘詢師考試的基礎。了解健康的內涵和標準,是健康谘詢師的首要條件。隻有掌握了健康知識的基礎,了解健康的標準和內涵,了解當前世界健康方麵的基本情況,才能在宏觀上掌握健康谘詢的要點。本章將為立誌成為健康谘詢師的讀者解讀健康的基本概念和真正內涵,以及相關的一些基本知識。

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激烈競爭的時代,這個時代給奮鬥者提供了廣闊的舞台。不少人在努力拚搏,但是有的人健康“透支”過多,以致疾病纏身,甚至累死。然而,真正的聰明人,知道如何自我保健,用心照顧自已的身體,讓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身心,然後再盡心盡力的耕耘,最後收獲成功的人生。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健康呢?

1.健康定義及其十大標準。

狹義上的健康僅僅指身體健康。廣義上的健康除了指身體健康外,還包括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當人體在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這幾個方麵同時健全,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健康。

以下是健康的十條具體標準:第一,身材勻稱,體重適當;第二,精力充沛,生活壓力小;第三,眼睛明亮,反應靈敏;第四,牙齒潔白,幹淨,堅固;第五,頭發光亮,基本無頭屑;第六,皮膚有光澤,肌肉有彈性;第七,處事豁達,開朗樂觀;第八,睡眠充足,休息良好;第九,應變力強,能適應環境變化;第十,一般感冒和傳染病能夠抵抗。

以上標準,從體格、心理和社會三個方麵闡述了健康定義。

2.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的關係。

一般而言,心理健康是指個體的心理活動處於正常狀態下,即認知正常、情感協調、意誌健全、個性完整和適應良好,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最大潛能,以適應生活、學習、工作和社會環境的發展與變化的需要。

心理健康主要包括情緒、意誌、智力、適應力、行為和社會交往六個方麵。第一,情緒:有自我控製能力,情感表達恰如其分,舉止得體,情緒穩定,心情愉快。第二,意誌: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把困難變成奮鬥的動力,意誌堅強。第三,智力:思維敏捷,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能保持較高的工作和學習能力。第四,適應力:能正確對待外界影響,努力適應環境,與社會協調一致。第五,行為:行為協調,言行表裏一致,有完整的人格。第六,社會交往:有一定的社交能力,與人交往適度,擇友得當,能正確處理生活中的人際關係。

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密切相關。心理健康是身體健康的基石,是身體健康最重要的方麵。人要健康,最為關鍵的是心理健康,因為心理健康的作用占50%以上,合理膳食占25%,其他占25%。心理健康對身體健康是最重要的。一個人隻要保持心態平衡就等於掌握了身體健康的關鍵。許多疾病的根源來源於心理壓力。心理平衡、心態好的作用可以超過其他一切保健作用的總和。有了心理平衡,才能有生理平衡;有了生理平衡,人體各係統才會處於最佳協調狀態,疾病才能減少。前麵提到的處事豁達、開朗樂觀,應變力強、能適應環境變化,是心理平衡的具體體現,也是確保身體健康的重要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