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1 / 1)

中醫學形成於中國古代,籠統地以人體這個複雜的生命係統為研究對象,在其形成、發展過程中,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思維方式、科學技術水平以及創造的認識工具的影響和限製,形成了一個認識生命和征服疾病的獨特的醫學理論體係。

中醫在研究人體與自然時把古代哲學知識如“氣”、“陰陽五行”、“八卦”等引用到診治中來,在人體生理、病理、治療、用藥等方麵與自然、社會緊密結合,使中醫成為一種樸素的同時具備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特性的醫哲互融的理論體係,其影響至今仍是深遠的。

眾所周知,將中醫理論與養生相結合,用中醫原理指導養生保健,古已有之,為什麼到了今天依然如此熱烈地為人們所談論?恐怕還是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物質生活的不斷富足所致。增進健康,延長壽命,提高生活質量,這樣的目的恐怕是人們永遠追求的目標。

另外,隨著社會的開放,個性意識的增強,關心個體發展,改善個體身心狀況,日益成為人們生活的重心。因此,養生風尚的增溫,人們對養生理念、方法以及保健知識的渴求,也更加迫切。

基於上述對中醫養生的一些粗淺認識,我們編寫了《跟著中醫學養生》一書。全書共分四個章節,從人體元氣入手,進而談到心理健康和古人稱之為“後天之本”的腸胃養生,最後以養身收尾。

之所以隻選擇這四個方麵談開去,作者考慮更多的是要將既簡單又實用的養生方法介紹給讀者,就必須抓住養生的重點和主要環節。就作者多年行醫的經驗看來,養生最主要是從四個方麵入手,一是氣、二是心、三是吃、四是體,故要想養生,必先養氣、養心、養腸胃、養筋骨,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那些深澀難懂的純中醫理論表達出來,就形成了本書寫作的動機和主旨。

全書側重的角度並非應用中醫理論診治病疾,而是提取已經融入中醫理論中的一些哲學方法,來指導人們休養生息,養心明智,達到真正由養心而養生之目的。

由於作者學識有限,書中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望讀者在閱讀之時,不吝賜教,予以補正。

200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