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我曾與上海一些性學家合作做過一個港滬大學生的性生活比較調查,結果顯示上海大學生平均而言,比香港大學生的性態度開放,而且性生活活躍,開始性行為的年齡較早,性伴侶的數目也較多。這結果令當時很多人都覺得出乎意料,因為香港受西方文化熏陶了這麼久,青少年理應較性開放和性活躍才是,有人認為這可能是香港有較好的性教育所致,但這似乎並非根本原因,因為好的性教育,應令人有更好的性知識和更開放的性態度,香港的大學生卻沒有。我們將數據反複分析後,才找出原因,由於香港的大學生較多來自保守的基督教學校,這使得香港學生的性態度趨於保守。

由此可見,一個人的性態度和性生活方式如何,不單視其性知識程度或所處的社會風氣,更重要的是他的家庭和個人背景,若要性教育能發揮其影響力,在家中早期和學校中小學時進行教育才最重要。所以,我一向不大讚成在大學做基本的性教育,因為太遲了,時間也不夠,大學應著重傳授相對專業或學術的知識,而不是用來彌補中小學內應教而沒有教的東西。大學若設性教育課程,最理想是每個不同學係中都有其專設的性學科,著重探討與該專業有關的性知識,如醫學院的性醫學、性心理和性社會學,法學院的性法律、性社會、性犯罪學,文學院的性解剖學、性哲學、性美學等,目的已不在於幫助學員能處理其個人生活上的性問題,而在於充實其在未來專業上所需的性知識和訓練。

不過,理想歸理想,當現行中小學及家庭性教育仍未臻完善,而青少年的性看來又隻會越來越趨早熟和活躍的時候,在大學設遲來的性教育也總比完全沒有好,何況沒有基本的性知識,根本就談不上學專業性知識。《性健康藍皮書》可以說是一本針對目前特殊性教育狀況而寫的書,它涵蓋一般的性知識,但也涉獵較專業的性問題和更深入的思考,不流於膚淺,是一條把學生性成長連接往性成熟階段的適當橋梁,值得推薦。

香港性教育促進會會長、香港大學醫學院教授 吳敏倫

2008年10月於香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