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盤古說道:“縱橫六界,諸事皆有緣法。凡人仰觀蒼天,無明日月潛息,四時更替,幽冥之間,萬物已循因緣,恒大者則為‘天道’”
道祖也說道:“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天道的特點是“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道就是減少有餘而補充不足。從這裏我們也可以看到,老子實際上是最能領悟到陰陽之道,並注文立說者。
為何後代倍加推崇老子??為何推崇老子為道教祖先?因為老子明天道之人最為了解之人之一。?老子,也就是太上道祖道德天尊的化身之一,不難想象,領悟天道最為透徹之人。
順天道。用天道。老子之學,乃學之根本。中國古代道學中有:“修道最終之境,乃天之大道也,故為天道”。“天道之數,人心之變。”遵循天道並得人心,戰爭一旦爆發,“戰可以必勝,而守可以必固”,“此正天下之道也”。
管子進一步闡明了天道與人心的相互作用的關係。得人心如不順天道,?也是災厄不絕。中國古代哲學家大都認為天道與人道一致,以天道為本。“通一道,而齊萬道,此道即天道也。”感悟天道可以預知到一些事情的發展軌跡,因為所有的事物究其根本必有同一道理,這就是所謂的殊途同歸。
明天道者,?可預知萬道之未來。
天道,認為隻有用自然的方式,來感悟天道,通過模仿一些接近天道的東西(如水?)來實現遵循天道的目的。而對天道充分的理解後,便可以永存於世。一些哲學家主張,天道是客觀的自然規律,如荀子主張“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對於世間情感糾集無法解脫者,是不易擺脫凡塵道的苦苦糾纏,而得天道的。
除了以上的論述之外,?我個人再補充一些體悟:
天道,?一陰一陽,一進一退,一攻一守,無論是最偉大的君主,還是最鄙賤的凡夫,?一旦對手,?那麼一陰一陽,?位可分也,?然一個回合之後,陰陽異位,天道瞬間逆轉,兩者處於平等、平衡的狀態,?平等者意即勢均力敵。?凡人往往視人之不等也,天道視萬物之間平等。而且為了保持最後的平衡,天道不惜一切會瞬間發生逆轉。看不到平等,?無法入天道,?感覺不到勢均力敵,無法入天道。
隻有體會到萬物之間永恒平等,?與勢均力敵,與陰陽交互守恒守衡,?你才能徹底領悟天道。
真身進入寶鑒中,三人各去一個地方,不在同一等度,等級高者入高妙之境,等級低者入低門之境,化身成這些玄虛世界,沒有感覺,沒有動靜,就那麼枯燥的感受著桑田滄海,白雲蒼茫,隨隨便便就那麼一觀一住就是千萬年,就那麼變一世物,也是千萬年。那種感覺能讓人發狂,也能讓人看透世界一切。?
?有時候變成水滴也好,變成河流也好,大海也好,甚至白雲也好,都還能隨著地勢或者風向動來動去。要是化身為一塊頑石,就那麼經年累月呆在一個地方,要是心神不夠穩固的人,直接就能被這種枯燥折磨死。?
張玄楚有此好像變成了一個石雕,端坐不動,身體明顯的感覺變成了石頭,總是到最後一刻,才又能變回原本的人。這期間,經年累月的一坐就是萬年一般。?
也不知道經曆了多少歲月,本體再一次詢問了“我是誰”後。還沒等自己給出回答,眼前一亮,所有的一切都消失無蹤,隻看到自己正端坐在那一片虛空之中。
這一次經曆意識中已經不知道過了多少億年,總感覺自己的一切都好像麻木了,暫時什麼都想不起來,但所有的法術神通,所有的技能好像全都閔熟,還有嬌妻美妾豔婢眾等許多人都消失。?
眼中射出的光芒照亮整個宇宙,自己在這世界變化了各種各樣的生物,每一種生物一呆就是幾世,都了解過去未來,難道這就是天道,沒有文字,徹底用時間與規律讓自己感受。
感覺自己有點懵了,說道:“世間萬法大道,經曆的太多,時間太久,腦子有點反應不過來,適應一段時間這天道法則,很快就沒事了,這種天道之下,徹底去感受,果然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