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夏爐冬扇——夏季外感調養法(1 / 3)

(成語故事)

盡管是炎熱的夏天,侯進還是決定生起火爐,找出家裏的那個大銅火鍋,吃一頓地道的重慶麻辣火鍋。

原因很簡單,侯進最近幾天可能是空調吹得太過了,總是感覺身上象箍了一層厚厚的皮革,緊緊巴巴,皺皺乎乎,一點都不爽,並且還覺得身體酸楚,脖子發緊。於是他想起了前些日子朋友曾告訴他一個非常有效的偏方——吃麻辣火鍋!不知是否真有道理,當侯進吃過火鍋,出了一身大汗後,頓時感覺身體輕鬆,沒有了不適的感覺。

朋友有效的偏方治愈了侯進的身體不適,所以一有身體難受,即使炎熱盛夏、烈日當頭,他也要生火點爐,美美地吃一次火鍋,達到發汗解表、解除病痛的目的。

成語出處漢·王充《論衡逢遇》:“以夏進爐,以冬奏扇,為所不欲得之事,獻所不欲聞之語,其不遇禍,幸矣。”成語釋義夏爐冬扇,夏天生火爐,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當時的需要,費了力氣而得不到好處。

養生道理常規而言,夏天生火爐,冬天扇扇子是一件令人費解的事情。但是在其些特定的環境中,這種做法卻有其存在的道理和理由。過去,夏天圍坐在火爐旁品嚐麻辣鮮香的火鍋料理,大概隻有在潮濕的南方才能看到;今天,全國上下,大江南北,川味火鍋的魅力感染了整個中國,麻辣香濃的氣味彌漫在神州的大街小巷。當你看到炎熱盛夏火鍋店門前排起的長蛇陣,你可能還會以為到了冬季。空調的發明帶給了我們清涼的世界,為我們能夠在氣溫超過40℃的酷暑季節,品嚐南方的火鍋美食提供了便利條件。在炎熱的夏季,氣溫越高,人們追求舒適的願望越強,因此,無論白天還是黑夜,無論在單位還是在家裏,人們總是將空調開得足足的,將氣溫降得低低的,人處於這種室內外環境溫差巨大的空間,往往容易造成暑期感寒的類似感冒症狀,醫學上將其稱為空調病,長期處於開足空調的室內,冷涼的空氣就會浸入肌膚毛孔之中,使肌肉毛孔緊縮,影響氣血運行,產生周身肌肉緊張、頸項不適、肌肉酸痛等症狀,屬於中醫的風寒感冒,此時,按照中醫的治療方法就應該祛風、散寒、解表,服用感冒衝劑之類的藥物。但是,還有一種簡單而樂於接受的方法——到火鍋店去吃一頓開胃散寒的火鍋,來個大汗淋漓,使風寒之邪通過毛孔排出體外,不用服藥即可將周身不適治愈。

而冬天扇扇子也有一定的道理,在鋼花四濺的煉鋼車間等高溫環境中,即使外麵大雪紛飛、滴水成冰,而其室內的高溫,不僅使你想要扇扇子,而且還想吃冰降溫,因此,在冬天這種惡劣(高溫)的工作環境下一定要注意扇風降溫,補充水分和冷飲,以使工作環境符合人體生理要求,並保證體內水液代謝的平衡。

葉落知秋——秋季調養法

(成語故事)

小宋注視著窗外那顆高高的銀杏樹陷入了沉思。那棵樹恐怕有一百多歲了吧?每到這個季節,樹上便飄落一片片鮮黃色形如扇子的樹葉,飄飄灑灑,搖搖曳曳地鋪撒一地,黃黃的樹葉在西下暮光的照射下越發光影迷離。一個念頭閃現在小宋的腦海裏:明天該去找柳老中醫開藥去了。

小宋有一個毛病,每年秋冬交替、銀杏葉落之際,總是會出現類似中醫秋燥的症狀:幹咳少痰、咽幹、鼻幹、口幹、眼幹、皮膚幹,身體好像缺了水一樣,整天幹燥得難以忍受,拚命喝水也難於止渴,所以每年這個季節都去找柳老中醫開上十幾付湯藥,吃完後上述症狀就會得到很好地緩解。柳老中醫告訴小宋這是因為他體質的原因,加上外界氣候幹燥,秋燥當今,因此會覺得周身幹燥,在治療上,除服用潤燥止渴、滋陰清肺的中藥如清燥救肺湯外,還要配合飲食調理,注意多食梨、荔枝、荸薺、銀耳等滋陰潤燥的食物。並說等這個季節過後,他的病情就會大有好轉。

小宋深信柳老中醫的說法,因為柳老已經做到了葉落知秋,達到了手到病除的境界。

成語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天童華禪師法嗣》:“動弦別曲,葉落知秋,舉一明三。”(成語釋義)

葉落知秋,看到樹葉落,便知秋天到來。比喻從細微的變化可以推測事物的發展趨向。

養生道理)

古今中外,文人騷客對於秋有著全然不同的感受,通過他們的詩詞筆墨就可以發現有讚賞金秋收獲的喜悅暢快的心情描述,有感歎暮秋肅殺的淒零扼腕的心緒寫真。無論如何,葉落知秋,我們能夠從一片片落葉中感受到季節的更迭,並提醒我們應該注意適時養生了。

秋季在五行中屬金,在五氣中屬燥,在五髒中屬肺,因此調理秋燥帶來的不適,應該從金、燥、肺人手。秋天氣候幹燥,容易出現口幹、眼幹、鼻幹、皮膚幹、黏膜幹燥等症狀,也容易出現便秘等燥傷陰液的現象。因此,秋季養生之道首先應該注意滋陰潤燥、養陰補血,使氣血充足,口、眼、鼻、皮膚、黏膜等部位都得到陰血的滋養,從而改善上述部位的營養狀況,達到調理養生的目的。而陰液的充足,又會改善腸道缺乏陰液的狀況,使得便秘得到解除;同時,也能改善陰液不能滋養肺部、氣管所造成的幹咳無痰、咽喉幹癢等呼吸道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