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你該讓自己活得體麵而不自卑
如果你仔細去觀察身邊的一切,很快就會發現,我們平日裏所依賴的很多人和事物,其實根本就是靠不住的,我們不僅不能通過他們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反而會讓自己陷入到無窮盡的煩惱之中。我們之所以每天都活得如此疲憊,就在於我們一直想要將這些並不牢靠的東西變成支撐我們生活的基石。
在我們每個人長大成人或者更確切地說是獨立生活之前,我們對此並無感悟。這是因為我們的父母都已憑借自身的努力幫我們完成了絕大多數的任務,讓我們未能夠深刻地體會到這一點。而這也是東西方文化差異在教育方麵最大的理念性區別。
在西方人的觀念之中,孩子從小就是這個家庭的一名成員,也需要為這個家庭承擔起力所能及的責任,同時也應該和大人一樣平等地享受這個家庭所帶來的一切權利。在東方人的觀念之中,孩子隻要沒有獨立生活組建自己的小家庭,就永遠都是父母的孩子,就必須要按照父母所設定的路線去生活,甚至還要聽從父母的很多建議。
盡管東方人的這種教育能夠讓孩子很大程度上減少走彎路的可能性,但更多的人都因為這種走捷徑的教育方法,讓他們在成年之後,突然發現多年來所堅持在走的是一條沒有盡頭的絕路。
這也是我想創作並出版這本書的一個根本原因。在我看來,年輕人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的思維很早地就陷入到了固化的模式之中,讓自己原本還不錯的潛力無法被提升,自我價值的實現方式受阻,變成畸形的目標,從而令生活陷入到一種無聊的惡性循環之中。
也許對很多人來說,生活所賜予他們的最大悲劇並非沒有讓他們去發現改變自我的機會,而是機會來了,你卻沒有做好準備的能力,甚至連判斷出這是個機會的能力,都因種種原因徹底喪失掉了。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年輕人是被迫走上生活的戰場,孤獨而悲壯地迎接生活帶給他們的苦悶。
倘若,你還心懷一個夢想卻覺得早已不切實際,無法實現,還是過好眼下的生活,多賺些錢讓自己的物質生活更富裕一些,你更應該去學會一些常人所不具備的技能。隻有這樣,你才能在嘈雜的信息之中,尋找出對自己更為有利的方式來迎接每天不同難度的選擇,做出令自己心滿意足的選項。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這點,讓自己活得體麵而不自卑呢?
首先,你要學會認清自己。你會發現身邊經常會有些混得並不如意的人整天在抱怨,抱怨生活的不公平、抱怨公司的製度不夠人性化、抱怨工作的枯燥無聊、抱怨家庭的不隨心所欲……你會發現,這些人往往都會處於生活的最底層,他們對自己這種糟糕透了的生活根本無能為力,更不要談什麼夢想了。倘若你能夠認清自己,發現自己身上的缺點,多從自己身上找到出現問題的根源,去坦然麵對這些問題,而不是在有人指出這些問題之後,總是去想用各種方式遮掩,用消極抱怨的方式來回應問題,那你就能獲得更快速的進步,也能在平時的工作中脫穎而出,讓更多的人願意幫助你,讓你逐漸成為一個靠譜的人。
其次,你應放下自尊心。很多人總覺得身邊總是有人在針對他,無論對方在做什麼,似乎都和他有過節,實際上人家根本就沒有這種想法,而是你“太把自己當回事兒”了。每個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會犯這樣的錯誤,總覺得別人都應該尊重並認可自己的想法,可你更應該做的是放棄自己的想法,多吸收聽取別人的反對意見。隻有當你能夠對一件事情有著多種角度的思考能力,你才能在其中選擇出一條最為正確的道路。如果你一意孤行,總是讓自己很強的自尊心來主導你的人際交往,那你就會在社交活動中經常麵對失敗。一個無法顧及到別人感受的人,是永遠不會受到他人尊重的。想要去學會顧及到別人的感受,就先要變成理解他人、善於幫助他人的人,放下你爭強好勝的自尊心,以平和的心態、微笑樂觀的態度來麵對身邊的環境,環境自然會讓你享受到以往不曾享受到的真正的重視與尊敬。
第三,你要心懷目標。一個整天以上班賺錢為目標的人,肯定在職場上不會有太大作為。同樣道理,一個隻能在考場中大獲成功的學生,永遠都不會是最優秀的學生。盡管當下我們的生活總是要求我們以這樣或者那樣片麵的方式來看待自己所設定的目標,可你依然要清醒地明白,隻有一個靠譜並且有所挑戰的目標,才會讓你所踏出的每一步都堅定無比。如果你隻能以眼前短暫的目標作為衡量事情的判斷依據,缺乏長遠的眼光和心態,那你隻能淪為平庸度日的年輕人、中年人、老年人,一生碌碌無為。
講了這麼多,或許有些籠統,接下來本書中會根據我的一些親身經曆以及所遇到的種種事情來和大家一起討論,如何在這個迷茫的信息時代裏,讓自己活得體麵而不自卑。